云南石林,石灰巖地貌所特有的大地的裸露之美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是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因高大的石灰巖溶柱密集排列形似林狀而得名。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可溶性巖石被兩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加上流水的溶蝕作用,溶溝被不斷地加深展寬,最終巖柱被一個個分隔出來,或呈劍狀、柱狀、蘑菇狀、塔狀等,形態多樣。由于石灰巖上很少有土壤或沉積物覆蓋,因此石林的頂部一般很難發育植被。與我國南方地區峰頂覆蓋著郁郁蔥蔥植被的丹霞地貌相比,云南石林似乎絲毫不做掩飾,大方地向世人展示著它的裸露之美。攝影/趙一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趙一民
作為長江三峽西側的門戶,瞿塘峽以“險”著稱
瞿塘峽,又稱夔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鄉,全長約8公里。瞿塘峽雖然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卻以雄奇險峻著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之譽。在峽谷的入口處,白鹽山與赤甲山隔江對峙,寬度不及百米,如峽谷中天造地設的大門,故稱夔門。瞿塘峽兩岸如削,崖壁陡立,江水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隨著三峽工程的修建,江水由急變緩,江面由窄變寬,往日的激流如今已成為高峽平湖,萬噸巨輪可以直抵重慶。每年的11月上旬,瞿塘峽白鹽山上層林盡染,如火的紅葉鋪滿整座山峰,與長江對岸的三峽之巔(赤甲山)遙相呼應,碧綠的長江水穿梭于兩山之間,構成一幅絕美的三峽畫卷。攝影/王正坤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王正坤
云南大部分地區處于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碧空萬里,四季如春。此外,昆明準靜止鋒并非靜止不動,通常在東經103°至東經105°的范圍內擺動,并且具有日間東退、夜間西進的特點。在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大海草山,由于海拔較高,昆明準靜止鋒常年盤踞于此,冷暖氣團的交鋒使得山脊上形成了一條明顯的“云帶”(攝影/任岷)。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任岷
由于昆明準靜止鋒的存在,使得鋒面兩側云貴兩省的天氣和氣候特點存在顯著差異
昆明準靜止鋒,又稱滇黔準靜止鋒、西南準靜止鋒、云貴準靜止鋒,是我國云貴高原上經常出現的天氣系統。它的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季,主要出現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據統計,昆明準靜止鋒平均每年出現的天數約為86天,即一年中近1/4的時間會有昆明準靜止鋒的存在。由于昆明準靜止鋒的存在,使得鋒面前后兩側的天氣和氣候會存在明顯差異,貴州一側常年受冷氣團控制,多出現陰雨天氣,“天無三日晴”便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貴州一側在冬春季節常出現凍雨天氣(?攝影/李貴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貴云
與烏江相比,沅江上游清水江一帶雖然同樣經過重重山地,然而由于所經區域河道寬緩,幾乎可以全程通航,因而沅江上游水運發達,商埠碼頭林立,沿線催生了一座座燦若繁星的古鎮。在清水江沿岸,隨處可見幾條小小的烏篷船??吭诮?。攝影/李貴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貴云
“云南省+貴州省”并不能等同于云貴高原,從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出發才能定義真正的“云貴高原”
在討論云貴高原的時候,大家多半默認了云南省加上貴州省的范圍就是云貴高原的范圍。但“云貴高原”這樣一個地域單元的概念用行政區劃來表達,是難以體現出云貴在自然地理上的內部相對一致性的。地理意義上的云貴高原是有一定自然景觀的組合形式的,這樣的組合在單元內部表現為共性,在單元以外則不適用,這樣才能劃分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中國綜合自然區劃就是從這樣的原則出發劃分出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的范圍的,這樣兩個自然區指示的區域才是真正的“云貴高原”。通過和云南省、貴州省的范圍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云貴高原包含了川西、渝東、鄂西、湘西、桂北的部分地區,減少了滇南的部分地區。云南高原的地勢從西向東呈階梯狀遞減,大致從海拔4000米左右降低到海拔2000米左右,由于紅層地貌分布較廣可以稱為“紅色高原”;貴州高原的地勢從西北側向東南側傾斜,平均海拔高于周邊地區1000米左右,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可以稱為“喀斯特高原”。由于昆明準靜止鋒的存在,來自東北方向的冷氣團與西南方向的暖氣團在此相遇,受阻于海拔2000多米的烏蒙山,難以繼續向前推進。冷氣團一側的貴州常年陰雨綿綿,而暖氣團一側的昆明往往風和日麗,晴空萬里。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貴州高原多喀斯特峽谷,因此成為了中國造橋技術的巔峰對決之地
貴州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占高原總面積的7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喀斯特高原”。而貴州高原又處于風化作用強烈的亞熱帶季風區,所以地形非常破碎,這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速度。好在現在我國的造橋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貴州高原的交通難點也正在被一一攻克,我們就不用再以焦慮的眼光來看待這樣破碎的地形了。貴州高原上的橋梁技術含量究竟有多高?這從世界高橋排行榜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峽谷高橋中有一半位于貴州高原及其邊緣地帶,包括前兩名,一個是北盤江第一橋,橋面距離下方水面的高度565米,另一個是湖北清江流域的四渡河大橋,高度與北盤江第一橋僅相差5米。在北盤江第一橋下游不遠處,建設高度超過600米的花江峽谷大橋預計在2025年就能建成,將再次刷新世界高橋紀錄。
圖為貴州高原自然省綜合信息圖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云南高原的景觀組合、生產活動都緊緊圍繞著壩子展開
云南高原上,山地地表的占比超過了90%,幾乎沒有大面積的平坦地表,但云南有大大小小不下1000個的“壩子”?!皦巫印笔俏髂系貐^人們對盆地的稱呼,但是在云南,“壩子”的涵蓋范圍被擴大了,它不僅僅指山間盆地,還包括了小型河谷沖積平原、河谷階地、河漫灘、沖積扇、高原面等眾多相對平坦的小地形區。這些壩子的存在彌補了云南沒有平原的遺憾,云南高原上的生產生活緊緊圍繞著壩子展開,云南的古鎮、現代化城市等大規模居民點都建設在壩子上,而壩子往往也是根據上面的城鎮、村落名而得名的。由于壩子周圍要么是山地,要么是河流,要么是湖泊,總之是地形轉折的地方,而美景總是在地形轉折處出現,所以說云南的景觀也圍繞著壩子展開。云南省會昆明就位于云南高原上面積最大的壩子,叫做滇池壩,或者根據地名叫做昆明壩,這是滇池及其支流塑造的河谷盆地,云南的高原斷陷湖群就圍繞在滇池壩周圍,如陽宗海、撫仙湖、星云湖。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世界最高石筍 玉龍洞石筍
高度:72.6米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
在現有的世界鐘乳石之最排行榜中,最高石筍為古巴圣馬丁洞石筍,高67.2米。而鳳山玉龍洞中有一根石筍,此前有過兩個測高數據,分別為70米和62米。為了確證這根石筍的真實高度,《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特地委派本文作者組織了一支科考隊伍,于今年8月對其再次進行了系統、科學的測量,測得石筍頂部到基腳最低處的高度為72.6米,以中心軸高計算得出結果為67.3米,刷新了世界最高石筍的紀錄。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世界容積最大洞廳
紫云苗廳
容積:1078萬立方米
地點: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紫云苗廳,隸屬于貴州格凸河伏流洞穴系統,長700米,寬215米,高度平均為80米。整體由兩個洞廳和一段大型廊道(極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構成,在形態上是兩個穹頂與一個拱頂相連接,總體呈“凹”字形,具有上部水平截面呈兩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多邊形且底座并連的“雙穹頂”特殊結構。這張照片是從大型廊道的邊緣向一側洞廳方向拍攝的,只拍攝到了苗廳的一角,苗廳的宏大由此可略窺一斑。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世界面積最大石林 路南石林
面積:350平方公里
地點: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因為阿詩瑪的動人傳說,云南石林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風景名勝。實際上這里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石林,劍狀、柱狀、塔狀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溝谷和洼地之中,集中展現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石林的形態。攝影/楊新民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楊新民
世界密度最大天坑群
大石圍天坑群
密度:1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發育了29個天坑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
大石圍天坑群位于云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地段,在約100平方公里的峰叢區內發育了2個超級天坑(直徑大于500米),2個大型天坑(直徑在300—500米)和25個一般天坑,這些天坑大部分形態完整,僅有5個發生退化。在天坑群周圍還伴生有眾多的峰叢、溶洞、豎井等喀斯特景觀,構成了舉世罕見的地貌奇觀。
圖為大曹天坑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中國最長石幔 刺豬洞石幔
長度:26.6米
地點: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
石幔是形似布幔的一種薄片狀鐘乳石,是巖溶裂隙水進入洞腔后,細微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某一邊緣,在向下流動的過程中沿著邊緣垂向沉積而成的。此前在有關我國洞穴沉積物的資料中,記載的中國最長石幔為重慶武隆芙蓉洞石幔,長度為30米。此次《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特意委派人員前去驗證,發現30米這個數據其實是兩段石幔高度的總和。所以目前我國已發現石幔最長的當為黔西市刺豬洞石幔,其高度為26.6米。攝影/趙揭宇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趙揭宇
最長喀斯特地縫、最密集峽谷 瀑布群、最大面積生物鈣華 馬嶺河峽谷
長度:8公里
瀑布:100余條(豐水期)
鈣華面積:200萬平方米
地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馬嶺河峽谷馬嶺鎮至天星畫廊段,長約8公里,河谷切割深度約150—200米,寬30—50米,不少地段寬僅10米,是我國最長的喀斯特地縫。整條峽谷內泉點密布,瀑布成群,擁有長年性瀑布70余條,豐水期有大小瀑布100余條,是我國最密集的峽谷瀑布群。此外在峽谷內還分布著連片的生物鈣華,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其中以馬嶺河公路大橋附近最為壯觀。這些鈣華的形成與瀑布和植物密切相關,它們懸挑在幾近陡直的崖壁上,像超大的華蓋,層層疊疊橫空而出。照片右側那一大片黃褐色的肺葉狀鈣華,其特征就非常典型。攝影/蔡景榮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蔡景榮
世界級坡立谷景觀 納灰坡立谷
規模:長約15.3公里,平均寬約2.8公里
地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坡立谷,又稱喀斯特盆地,是一種邊緣略陡并發育有峰林、峰叢,但谷底平坦,谷內常有過境河穿過的常見喀斯特地貌。貴州興義的納灰坡立谷西側巖層平緩、東側巖層陡立,呈現出不同的峰叢、峰林景觀;谷底有納灰河迂回曲折,貫穿而過;淺碟形喀斯特漏斗錯落其間,農田以漏斗為中心呈“八卦”狀分布。這里不僅具有坡立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還極具景觀價值。攝影/黃驛倫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黃驛倫
世界規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橋天生三橋
在重慶市武隆區北部,烏江的二級支流羊水河形成的一段1.5公里長的峽谷內,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天生橋自西向東連續分布,被共稱為“天生三橋”。這一帶地勢相對平緩,喀斯特正地形以起伏不大的峰丘為主,但在和緩的峰丘谷地之下,氣勢磅礴的天生三橋橫空出世,其總高度、橋拱高度和橋面厚度等指標,都堪稱世界之最。攝影/冉玉潔
規模:1.5公里長的峽谷內,連續分布3座天生橋,
橋高223—281米、橋厚107—168米、橋寬124 —193米、
拱孔高96—116米、跨度28—34米
地點:重慶市武隆區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田稚珩
圖為隊員們找到的最佳主測點——貼著洞壁的碎石坡頂上恰好有個小平臺,能夠看清整個石筍,石筍的最高點也剛好傾向這個方向(攝影/林波)。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林波
中國最長連續邊石壩群遵義采石洞
長度:140米
地點:貴州省遵義市
在遵義城東南一個廢棄的采石場周邊,有一個洞穴中發育了罕見的邊石壩群景觀。2022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組織考察隊對其進行了初步考察和測繪。發現這里單體邊石壩最長的約21米,壩池深度最深的為2.66米;面積大于0.5平方米的壩池約有78個。根據洞穴測繪圖的平面投影長度計算,連續分布的邊石壩群總長度約140米,而后續更進一步的細致探察,還可能使該長度增加。攝影/趙揭宇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趙揭宇
溫熱多雨的氣候導致了充足的降水,地質構造運動塑造的地勢高差與強度適中的擠壓和拉扯,給云貴高原的碳酸鹽巖層增添了眾多細密的節理裂隙,在水流經年累月不停地侵蝕、滲透、沖刷下,云貴高原的地表和地下形成了眾多世界級喀斯特景觀。篇幅所限,我們在地圖上,僅把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喀斯特之最”標注了出來,見《云貴高原的喀斯特之最分布圖》 。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中國是喀斯特地貌大國,中國最精彩的喀斯特地貌在云貴高原上
從《中國喀斯特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喀斯特地貌在云貴高原分布最為集中。中國喀斯特地貌總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鹽類巖石(包括石灰巖、白云巖等)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以貴州、云南東部和廣西所占的面積最大,且連片分布。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挑戰世界最高石筍紀錄的全過程
本次對石筍的測高,是使用最新版改裝徠卡激光測量儀進行架站測量,采用多點位、多臺儀器、多人測量的方式,取綜合平均值。具體測量原理詳見示意圖。要注意,測量時首要一點是找到合適的觀察點,需看到石筍的最高點和基腳的最高及最低點。石筍基底為石筍主體的底部,表面被鐘乳石覆蓋的地面或崩塌堆以及流石錐體,這些需要剔除。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在“詩瑪龍宮”的水下,考察隊拍攝到了一條疑似寬角金線鲃的魚類,它是2007年發表的洞穴魚新種,但模式產地一直成謎。圖中金黃色的小魚會是寬角金線鲃本尊嗎?一切還有待更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清可見底的河水中,一條身體如玻璃般透明的小魚在沙石間緩緩游弋,內臟清晰可見。它的學名是石林盲高原鰍,是1991年發表的新物種。然而自被發現之日起至今的32年間,它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或學界的視野中。2023年6月,科研人員來到了它的模式產地——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尾博邑村附近一個名為“詩瑪龍宮”的石灰巖洞穴。此時這里正經歷嚴重的旱災,但地下河的水位卻未受影響,石林盲高原鰍的種群也依然穩定。作為一種典型的洞穴魚類,石林盲高原鰍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無光的地下河中,它的眼睛已經完全退化。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詩瑪龍宮”的底部距離地面近百米,即使借助照明設備,探索幽深黑暗又充滿未知的地下河依然要時時小心。在過去,人們想涉足這樣的地下洞穴是很危險的,因此對洞穴魚類的認識和研究也比較困難,這也可能是石林盲高原鰍自被發現時起便長期無人問津的原因。隨著探洞技術的進步,近些年有不少洞穴魚的新種發表。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云貴高原的巖溶地區,是洞穴魚類高度分化的區域
在分類學上,通常把生活史完全或部分在地下石灰巖洞穴中完成的淡水魚類統稱為洞穴魚。我國目前記錄的洞穴魚類已超過150種,幾乎占了全球洞穴魚物種總數的一半??λ固氐孛哺叨劝l育的云貴高原是洞穴魚類分化的中心之一,星羅棋布的石灰巖溶洞中的地下水系連通性差,彼此隔離,是物種分化的天然驅動力。云貴高原分布有除了修仁()屬之外我國所有的典型洞穴魚類群,以珠江流域的物種數量最為密集,這里還擁有細頭鰍屬和盲鲃屬兩個區域特有屬。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一些洞穴魚需要依賴洞穴環境來完成整個生命周期,但也可以在距離洞口不遠的地表水體中活動,被稱為“非典型洞穴魚”,外表與人們熟悉的地表魚類沒有什么明顯差異。而有的洞穴魚從生至死都難以離開漆黑的洞穴,它們通常會演化出與地表常見魚類截然不同的形態特征,例如眼睛退化、體表色素消失、鱗片數目減少甚至消失、感覺系統如口須或側線系統的高度發達等等,被稱為“典型洞穴魚”。例如同為金線鲃屬的曲靖金線鲃和駝背金線鲃,前者是非典型洞穴魚,而后者是典型洞穴魚。我國的典型洞穴魚物種多樣性同樣是全球最高的,分布有包括金線鲃屬、高原鰍屬、洞鰍屬和中華喀鰍屬等類別的典型洞穴魚近百種。洞穴魚物種插畫/彭韶沖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2023年初,本文作者與貴州師范大學的同仁合作,在貴州六盤水盤州市的一處洞穴中發現了一個金線鲃屬新種——長角金線鲃,它生活在一個直徑1.8米、深0.8米的水潭中,但這方寸之地并非這個物種的全部世界,水潭底部的縫隙還連接著更深處錯綜復雜的地下通道,人們能探索的范圍,可能不及整個地下河系統的百分之一。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生活在黑暗中的紅盲高原鰍,為何會擁有艷麗的體色?
通常而言,洞穴特化程度越高的洞穴魚類,體表色素就越趨向于消失,深居于地下暗河的石林盲高原鰍就是一個典型。它們的體色接近于透明(圖?),同屬的響水箐高原鰍的模式產地距石林盲高原鰍不過5公里,它的生活史并不是完全在洞穴中進行,體表具有斑駁的花紋,眼睛也沒有退化,屬于非典型洞穴魚(圖?)。紅盲高原鰍則是個例外,它同樣屬于典型洞穴魚類,身體卻呈紅色(本圖)。生活于黑暗中的紅盲高原鰍為何會擁有如此艷麗的體色,目前尚不得而知。在人工飼養一段時間后,紅盲高原鰍的體色會逐漸變淡,因此有推測認為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食物里含有一些色素,讓這種洞穴魚有了如火的體色。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同一洞穴中的小眼金線鲃,從“有眼”逐漸變為“無眼”
小眼金線鲃是一種主要分布于廣西河池市和凌云縣等地的洞穴魚類。雖名為“小眼”,這一物種個體間的眼睛大小其實并不相同。甚至生活在同一個洞穴、同一條地下河的個體間都會存在差異。在廣西的一處洞穴中,越靠近洞口棲息的小眼金線鲃體色越深,生有具備正常功能和大小的眼睛(圖?),潛水進入洞道一公里后,漸漸就能發現變為“小眼”,但眼球功能正常的個體(本圖),以及眼球退化為皮膚下黑色小點的個體(圖?),隨著更加深入到水深30米左右的全洞穴區域,很多小眼金線鲃的眼球完全消失,變為“無眼金線鲃”(圖?)。眼睛越是退化,它們的體色也就越蒼白。這說明決定小眼金線鲃眼睛有無的很可能不只是基因,還會受到生長發育環境的影響。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獨眼”金線鲃:從兩側分別看去,它仿佛是兩種魚
在選擇壓力的作用下,一種洞穴魚生存的環境越是極端、能量來源越少,其外部形態就越可能展現出諸如眼睛退化這樣特化的特征。脊椎動物的眼睛是非常耗能的器官,而洞穴環境與外界的能量交換渠道有限,營養匱乏,在這種環境中,那些將眼球、視神經和眼眶骨完全拋棄的洞穴魚能節省稀缺的能量,更有利于它們的生存。在同一種洞穴魚中,眼睛的退化程度可能不同,而有時在同一條個體身上,也會出現兩眼發育狀況不一致的奇怪現象。例如這條灌陽金線鲃,這種洞穴魚通常是有眼睛的,但圖中的個體左眼卻完全退化了,導致它成為一條“獨眼魚”(圖?),從身體兩側看去仿佛是兩種魚類(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環境的影響。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外形獨特的金線鲃:它們中的一些如同水下的“獨角獸”
金線鲃屬的魚類有著獨特的外形。由于眼球、視神經和眼眶骨退化,它們中的一些顱骨前方塌陷,讓吻部顯得特別長。有的金線鲃頭頂還長有一個奇特的角狀突起,讓它們看起來如同游弋在水中的“獨角獸”。這只“角”的用途是什么?目前假說很多,有的觀點認為它是一種感覺輔助器官,有的認為是對頭部的保護器官,有的認為這一結構可以幫助金線鲃將身體懸掛在洞穴巖壁上,有的認為它是用來克服游泳阻力的結構,有的認為“角”是雄魚之間爭斗的武器,也有人認為它可以儲存能量。實際上,金線鲃屬不同物種的“角”存在差異,角金線鲃、犀角金線鲃、長角金線鲃等的“角”來自于突出的骨骼,而駝背金線鲃的“角”并不在頭部,而是長在背上,為肌肉和脂肪組織,叉背金線鲃的角狀突起還是分叉的,鴨嘴金線鲃和安水金線鲃等的“角”是結締組織。這些金線鲃屬魚類雖都長“角”,但彼此在各自生活的洞穴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脆弱而精彩的生命方舟:閃耀生態之光的高原“珠翠”
云南高原降水充沛,氣候溫和,斷陷湖相對孤立而封閉的環境,形成了獨特而富饒的物種多樣性,像是高原上的一艘艘“方舟”和生物寶庫,同時,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脆弱性。圖為邛海濕地月亮灣(攝影/楊建)。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楊建
斷陷盆地孕育出的斷陷湖群,在云南高原上是特別的存在。有山的依傍,有水的滋養,以高原湖泊為中心的壩子(山間盆地)群,自古就是適合發展農業,建立聚落的熱土,人類文明得以在湖畔閃爍星火,生根發芽。此外,云南高原也是連接中原、蜀地和南亞的重要區域。不同時期形成的道路網若游絲般蜿蜒在山河之間,將星辰般的湖畔城鎮連接起來,也把一個個高原斷陷湖連接起來,組成了閃耀著歷史、文化和財富光芒的“高原星座”。圖為奇云環繞的洱海。一個個水量充沛的斷陷湖,也是湖畔人類文明的母親湖。
攝影/楊繼培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楊繼培
在古老的地球歲月中,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發生了著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形成了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云貴高原也受到擠壓、抬升,發生了一系列斷層、侵蝕及陷落等地質現象,孕育出眾多斷陷盆地。伴隨著季風氣候帶來的充沛降水,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系列星羅棋布的湖泊。圖為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的程海,宛如一片飄落群山中的芭蕉葉,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地處金沙江干熱地帶。湖水水質堿性,浮游生物十分豐富,生長著大量天然螺旋藻。據史料記載,300多年前此湖尚有出水河道匯入金沙江,但隨著湖水水位不斷降低,河床高懸,程海也由此變成封閉型湖泊。目前,程海仍面臨著水量入不敷出的挑戰。每年5月,火紅的鳳凰花在湖畔盛放,碧湖暖陽,相映成畫。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大湖如鏈:斷裂帶串起的“珠串”
云貴高原上規模較大的斷陷盆地大致分為三列,從東至西分別為滇中的昆明、澄江、玉溪、通海一帶;西昌-楚雄一線;以及滇西的麗江、劍川、洱源、大理、巍山等。這些盆地在地質歷史上大都有古湖泊存在,其中一些還曾水體相連。后因地質環境變化,部分湖泊干涸或萎縮。即便如此,云南高原仍保留了數量眾多的大湖和深水斷陷湖。如滇中的滇池、撫仙湖、陽宗海、杞麓湖、星云湖、異龍湖,滇西的程海、洱海,四川境內的邛海、馬湖,四川與云南交界的瀘沽湖等。圖為彩虹凌空的撫仙湖。攝影/姜曦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姜曦
高原名城的“私房湖山”:一城青山半城湖
云南高原有不少名城傍名湖的搭配,如昆明和滇池、大理和洱海、玉溪和撫仙湖、西昌和邛海等。除了湖、城,還有山。斷陷湖依傍斷層而生,故而湖畔也多山,往往會擁有壯美而有層次的湖山景觀。如邛海與其西岸的瀘山、滇池與其西邊的西山、洱海與蒼山、瀘沽湖與獅子山等。站在山頂,可觀大湖浩渺,城郭燈火。山、湖、城相得益彰。圖為蒼山洱海。蒼山十八溪沖積出湖畔的肥沃田園。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圖為云南玉溪撫仙湖畔的魚王洞,洞中水質清澈,和湖水相通,是一方潛水者熱愛的秘境。撫仙湖是我國淡水湖中水質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之一,屬南盤江水系。湖泊面積2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達150米以上,湖中的抗浪魚、金線鲃、四須鲃等為特有魚類。目前,撫仙湖與星云湖之間仍有水道連通。攝影/商睿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商睿
水色傾城:高原“地匣”中的梳妝鏡和秘境
云南高原上斷陷湖的水色是一大看點。綠色、藍綠、淺藍、碧藍、深藍,如玉石,如珠寶。一些沒有污染的湖泊水質清澈,如撫仙湖是我國目前已知透明度最大的湖泊之一。圖為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的馬湖,湖中的金龜島宛如玉盤中的項墜(攝影/楊建)。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楊建
當冷暖氣團在云貴之間對峙形成準靜止狀態,即會形成昆明準靜止鋒。如“昆明準靜止鋒成因圖”(圖 ?)所示,高原地形對冷空氣的阻擋,是昆明準靜止鋒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當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時,昆明準靜止鋒的鋒面基本位于烏蒙山脈一帶(圖 ?);一旦冷氣團持續增強,就會越過烏蒙山脈,準靜止鋒也會轉為冷鋒,迅速向西南方向推進到哀牢山一帶(圖 ?);反之,若無新的冷空氣南下補充,隨著冷氣團的減弱,鋒面會變為暖鋒移至貴陽以東,或者消失(圖 ?)。插圖/鄭秋陽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昆明準靜止鋒的位置會隨季節及冷暖氣團的強弱而不同。據“昆明準靜止鋒沿北緯26度分布位置頻次圖”(供圖/段旭)顯示,東經103—105度是昆明準靜止鋒出現頻率最高的區域,該區域海拔高度約在1500—2500米,最高點是烏蒙山脈主峰所在區域。昆明準靜止鋒兩側的天氣氣候迥然不同。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纖道、纖夫、烏江號子:人與烏江“搏斗”千年的印痕
烏江沿線崖壁上的眾多纖道是烏江上一道別樣的風景,作為連接渝黔地區的重要航道,在漫長的歷史中,因為險灘連綿,江流洶涌,溯流行駛在烏江上的船往往要靠纖夫拉纖才能過灘。險峻的纖道浸透了纖夫的汗水,也是人類與烏江搏斗的紀念碑,烏江水運史的見證。今天,隨著水電站水庫蓄水,很多纖道已被淹沒水下,纖夫消失,但烏江纖夫號子卻作為文化遺產留在了烏江兩岸。這些號子高亢粗獷,飽含野性,猶如江濤出峽,氣蓋河山,有《齊頭號》 《急號》 《盤灘號》 《平灘號》 《橫梢號》 《拖梢號》 《出艄號》等幾十種號子,是曾響徹烏江險灘的“軍令”和“軍歌”。
圖為烏江上的連綿群峽,峰群如列,險灘如珠。攝影/楊潤渝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楊潤渝
烏江是貴州通往外界的重要水路,既是古老的商道、鹽道,也是群山深處與外界傳遞信息的渠道,在貴州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有“黃金水道”之稱。然而,烏江天然的兇險,沿線數不清的深切峽谷卻考驗著人們的智慧和勇氣。為了能利用這條水道,人們在陡峻的山崖上設立了諸多“半懸掛”般的險灘商鎮,成為纖夫、搬灘人、烏江背夫的落腳地,也是烏江上往來物資的集散地。
圖為烏江上著名的龔灘古鎮老照片。掛在江邊的吊腳樓日日夜夜陪伴著澎湃的江濤聲。攝影/楊潤渝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楊潤渝
一條屬于喀斯特的江河:
從洞穴中涌出的烏江源
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發源于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脈東麓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鹽倉鎮石崗洞。一泓清泉從石崗洞里流出,又匯集了不遠處的花魚洞、黑魚洞里涌出的泉水之后,形成了有一定流量的烏江源頭區水流,接著匯聚沿途來水,形成了赫赫有名的烏江南源三岔河。烏江流域也是中國喀斯特分布的中心地帶。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急劇抬升,河流下切,烏江充足的水動力條件在沿江山地中不僅切割出了眾多喀斯特峽谷,還雕琢沖擊出了形態復雜的洞穴系統。時而能在兩岸崖壁上看到洞穴的入口,部分洞穴結構復雜,上下有多層,與今天的烏江水道存在連通。圖為汩汩涌出清流的石崗洞。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圖為烏江背夫老照片。他們的背簍和山崖上盤旋的眾多鳥道,曾是烏江水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攝影/楊潤渝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楊潤渝
圖為烏江下游龔灘的一座絞關遺址。因烏江河道上多激流險灘,落差明顯,過去除了拉纖、劃槳、撐篙等種種闖灘努力外,使用絞灘機,用人力、畜力或電力等拉動絞盤上的繩索,把船拖上陡灘,也是重要的助力。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奔向長江:亙古不變的相匯和變遷的烏江
烏江是連接黔渝地區的黃金水道,尤其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是貴州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通道之一。然而,烏江水道卻又是充滿艱險的,正如清代文人李鳳翧《烏江賦》中所詠嘆的:“斷壁千尋而削列,迅湍一線以長穿?!睍r光的長河流淌到今天,在眾多超級工程的加持之下,烏江天險已經逐漸變換了容顏,消弭了暴躁。陸上交通和水上交通一起,交織成新版的黃金通道。走出烏江、打通烏江,換上了新的劇本。圖為烏江匯入長江的涪陵江口。一清一濁,涇渭分明。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圖為江上沖灘,搏擊惡浪的船工老照片。
攝影/楊潤渝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楊潤渝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圖為明代曾執掌水西土司權杖的奢香夫人,她最大的政績是“刊山鑿險、開置驛道”,開辟龍場九驛和驛道,在貴州交通史上有重要意義。在烏江上游的江邊山崖上,還能看到當年奢香夫人開辟驛道的遺跡。繪圖/Handi工作室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烏江,是長江主要的支流之一,流經貴州和重慶。從烏江發源地到化屋基段為上游,從化屋基到思南段為中游,思南到涪陵為下游。烏江流經云貴高原的崇山峻嶺間,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峽谷景觀。從云貴高原到渝東山地,烏江1000多公里的水路大都在跌宕中奔騰。很多江段在深切峽谷的遮蔽下,江水呈現出墨綠色,“烏江”之名倒也貼切。圖為烏江下游的黎芝峽(也稱荔枝峽),云霧繚繞,烏江也是一條“霧江”。攝影/翁俊華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翁俊華
圖為清代西南大儒莫友芝,他的詩詞中寫出了烏江的艱險和阻隔——“激怒欲吞山峽勢,重門不放千艘入……”在《烏江渡》中,他則感嘆“鳥道各千盤,鑿翠屹相向”。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圖為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貞豐縣交界的北盤江左岸馬馬巖(花江大峽谷的一部分),文物工作者發現了眾多巖畫遺跡,系戰國晚期至唐宋年間由貴州先民濮人和僚人繪制。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南、北盤江流域 保留了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
在云南玉溪市江川區的南盤江支流曲江附近,有一座叫李家山的古墓群,是一處重要的滇文化遺存,出土了一件絕無僅有的青銅器——戰國?;~案,在其他地區從沒有發現過同類型的器物。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圖為1985年珠江水利委員會正式確定的珠江正源、南盤江源頭——馬雄山南麓出水口(攝影/李春)。約6米高的斷壁,有上下兩個出水口,流出的潺潺泉水,就是珠江真正的源頭。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李春
南盤江萬峰湖上空,云團垂下的降水線跡,就像是蕩漾在空中的絲綢飄帶。南盤江進入貴州境內后,因為建有天生橋水電站大壩,形成“高峽出平湖”的效果,往昔激流澎湃的南盤江水,變成了波瀾不驚的平靜湖面——萬峰湖。因為河流比降很大,峽谷幽深,南、北盤江蘊藏了豐富的水力資源,流域內的河流主干和支流先后建起了眾多的水電站大壩。這些水電站輸送的電力在造福一方的同時,大壩截流對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也帶來了很大改變。
攝影/佘國雄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佘國雄
圖為在北盤江上游支流可渡河上,馬幫馱著宣威特產火腿走過石橋。攝影/趙璠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趙璠
在地圖上可直觀看出南、北盤江從分道揚鑣到“雙盤會”的全過程
位于貴州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南盤江支流格凸河(攝影/尹剛),流經區域有一處典型的喀斯特穿洞景觀。當陽光穿洞而過,照在格凸河畔,就像是給格凸河打了一束舞臺“追光燈”。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尹剛
北盤江第一橋
結束了云南宣威與貴州水城相距雖近卻不通高速的歷史
在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附近的北盤江支流可渡河上,高高聳立著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第一橋(橋面至江面高差為565米),為杭瑞(杭州—瑞麗)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大橋的建成,結束了云南宣威與貴州水城兩地之間相距雖近卻被大山阻隔不通高速的歷史,極大地帶動了云貴兩省的經濟發展和人員交流。在流經云貴高原的途中,南、北盤江水系深切大地,形成了許多深谷。在過去,這些峽谷是阻隔交通的大障礙?,F在隨著諸多道路和橋梁的建設,過去的行路難問題已得到極大改觀。攝影/張申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張申
當地人稱發現巖畫的崖壁為“馬馬巖”,是因為巖畫的內容以馬為主。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6米高的斷壁流出的潺潺泉水,就是珠江真正的源頭
馬雄山是滇東北烏蒙山脈的余脈,最高海拔2444米,其南麓和北麓分別是南盤江、北盤江的源頭。馬雄山被認為是南盤江、北盤江和牛欄江三條江的分水嶺,故有“一水滴三江”的說法。但也有學者認為,馬雄山只是南、北盤江的分水嶺,并非牛欄江的分水嶺。馬雄山的西面橫亙著獅子山、棺材山、馬鞍山、老烏箐、大黑山等一系列烏蒙山的余脈,它們才是珠江水系(南盤江、北盤江等)與金沙江水系(牛欄江)的分水嶺。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在塑造云貴高原地貌景觀上,南、北盤江水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貴州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北盤江支流花江的峽谷上方,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全長2890米,橋面至水面高度625米,預計在2025年建成后,將重新刷新世界最高橋梁的紀錄,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橋。在晚、新生代,云貴高原的地殼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大幅抬升,水量充沛的南、北盤江等地表水系借機向下強烈切割,形成了眾多深達數百米的大峽谷,從而構建起云貴高原溝壑縱橫、峽谷密集的地貌景觀??梢哉f,在塑造云貴高原地貌景觀上,南、北盤江水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攝影/柴邦州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柴邦州
圖為南盤江和北盤江流域圖。南盤江發源于云南烏蒙山余脈馬雄山的南麓,先是往西南方向流淌,流至云南玉溪和蒙自之間時,突然向東拐彎,再向東北流淌,至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三江口鎮三江口村,開始進入貴州境內。北盤江發源于馬雄山的北麓,先是往東北方向流淌,在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猛然轉向,改為向東南流淌。在各自穿越云貴高原數百公里的崇山峻嶺后,南盤江、北盤江最后在雙江口交匯,下游河段始稱紅水河。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云貴高原究竟在何時形成了大面積的常綠闊葉林?
目前的化石證據顯示,它的形成與青藏高原隆升及季風氣候的形成息息相關。
2010年,研究人員在云南省昆明市發現了一塊距今約260萬年的桃核化石,并將其命名為昆明桃。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桃核化石,意味著在直立人和智人到達中國西南部之前,該地區已經有野生桃子分布,而不是人類栽培出來的品種。本圖為昆明桃化石與現生桃核對比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而一片發現于云南的精美薔薇屬葉化石,被證實是中國首次確定的薔薇屬葉化石記錄。通過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該屬植物的進化歷史。供圖/蘇濤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600萬年前,以云南省昭通市為代表的我國西南地區當時氣候濕熱,熱帶和亞熱帶森林茂密,成為以昭通劍齒象、昭通古猿為代表的動物群落演化的溫床。
自1962年開始,我國的古生物學家陸續在云南省昭通市發現了眾多昭通劍齒象化石(本圖),如劍齒象頭骨化石(下圖)等。除此之外,在昭通市境內還出土了古猿頭骨化石、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以及眾多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化石。這表明,古猿和大象、鹿、老鼠以及各式各樣的鳥類等生物都曾共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供圖/吉學平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在云貴高原北部,出土了數量眾多的各種遠古魚類化石,其中就包括一種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它與同期其他小型魚類的對比復原圖(左圖?繪圖/Brian Choo),凸顯了這種志留紀體型最大的脊椎動物的體型特征。另外一種志留紀古魚類——初始全頜魚化石的發現,揭開了人類頜骨起源的奧秘,還原了人類面部骨骼4億多年前最早出現時的樣子。它的發現也修改了“脊椎動物膜質頜骨的演化”的進化樹。豐富的志留紀古魚化石表明,當時云貴高原所在地區存在一個欣欣向榮的有頜古魚群,有頜脊椎動物已經分化出許多類群。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在云貴高原的三疊紀地層中,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異常豐富,是全球侏羅紀之前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代表性產地。
一名游客在一塊海龍化石面前駐足。這塊化石中的海龍體型巨大,約4.6米長,十分難得。在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的三大類群——鰭龍類、海龍類和魚龍類中,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好和最豐富的海龍類化石,同時還擁有相對完整的中、晚三疊世海龍類系列標本,對于搞清楚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的分布和遷徙方式有重大意義。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魚類被認為是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祖先,從魚到人的演化過程長達約5億年。
一塊中華真顎魚化石(本圖 ),極好地完整保存了這種魚類的鱗片結構(下圖)。貴州興義市是我國已知的海相地層中,唯一同時發現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和魚化石的地區,在國外相關地層中也是少見的。魚類化石的發現還填補了我國在魚類這一重要演化階段的空白。攝影/許陽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攝影 / 許陽
在恐龍發展的巔峰時期,它們當中的一部分選擇了走向巨型化的道路,但當它們在白堊紀末幾近滅絕,也就意味著向地球生命巨型化發展的探索就此落幕。
祿豐世界恐龍谷的遺址博物館中矗立了上百只恐龍骨架,像恐龍戰隊一樣氣勢驚人。1938年,祿豐發現了第一條國內恐龍骨骼化石。此后,190多具恐龍化石和各種古生物化石相繼被發掘,祿豐一舉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恐龍故鄉”。但是在白堊紀末期,這些強大如斯的巨獸幾近滅絕。攝影/趙揭宇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攝影 / 趙揭宇
祿豐恐龍動物群是全球稀有的早侏羅世的化石產地之一,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恐龍化石群產出層位。經過數十年的發掘(本圖),人們在祿豐發掘出大量的恐龍化石(下圖),它們幾乎都出現在侏羅紀早期。這也就意味著在侏羅紀早期,恐龍在這片土地上已經開啟了屬于它們的時代。攝影/葛藹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攝影 / 葛藹
貴州興義保存了眾多三疊紀時代的海洋生物化石,
其中關于貴州魚龍的研究對早期爬行動物的演化和劃分海棲地層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1957年5月,一只形似蜥蜴、腳掌寬大的動物化石在今貴州興義市頂效街道綠蔭村被發現。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鐘健教授研究,命名為胡氏貴州龍,這是亞洲范圍內第一次發現原始鰭龍類動物化石。胡氏貴州龍是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2.43億—2.31億年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它的生存環境很像海里的蛇頸龍,體型卻酷似現代爬行類的蜥蜴。攝影/彭浩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攝影 / 彭浩
另外一塊康式雕甲龜龍化石,其背甲結構特別精致,保存完整,極其罕見??凳系窦旪埵窃嫉凝旪堫?,也是龜龍科中唯一的中三疊世屬種,該科的其他成員全部發現于上三疊統。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保存精美而完整的古生物化石,不僅堪稱藝術品,其中生物的一些生理特征,更隱藏著地球生物演化的秘密。
黔寶三疊紀博物館館藏的這塊周式黔魚龍化石,其體內帶有多條胚胎,這為古生物學家研究黔魚龍的生殖方式提供了絕佳的標本材料。周氏黔魚龍綜合了三疊紀和侏羅紀魚龍的一些性狀,其科級地位尚難以確定。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位于貴州的盤州動物群和位于云南的羅平動物群,生物群落均生存于中三疊世,
且海洋爬行類生物多樣性組成比較類似,所以兩者常被稱為盤州—羅平動物群。
盤州混魚龍化石是盤州動物群最具代表性的海生爬行動物之一,被眾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目前確切已知的最古老原始的混魚龍。其數量最為豐富,保存較為良好,是研究混魚龍科的起源,以及早三疊世原始魚龍如何成長為中生代海洋霸主的關鍵化石證據。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貴州興義黔寶三疊紀博物館內,一幅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巨大海百合化石面前,前來參觀的觀眾駐足觀看。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一種生活在海底的棘皮動物,它們張開的腕就像盛開的花朵。海百合最早出現于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期的海洋中,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最為繁盛。遠古海洋生物出現在云貴高原上,說明這片大地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經過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一個多世紀的持續探索,澄江動物群、瀟湘動物群、羅平生物群等數十處化石點被陸續發掘出來,如“云貴高原重要化石點分布圖”(下圖)所示,它們幾乎遍布高原上的各個省份,共同組成了探索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時空隧道。例如發現于云南的澄江生物群中,就擁有延長撫仙湖蟲(圖?)、中間型萊德利基蟲(圖?)和晉寧環飾蠕蟲(圖?)等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通過研究它們,可以推演出它們所生活的那段時空的地球環境和生物面貌。
攝影/葛藹?標本提供/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在轎子雪山的高海拔區域常能見到血雉(攝影/冉軍),它們與四川西部山地的血雉同為一個亞種,歷史上這一亞種的祖先跨過長江擴散到云貴高原,這里也界定了這種高山雉類分布區的東南邊緣。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冉軍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截至目前,云貴高原約有20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這些植物被列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的原因不盡相同。例如格力兜蘭(繪圖/出離)由于造型奇特、花色艷麗而深受人們喜愛,因而其野生資源長期遭到無節制采挖。同時其生境被嚴重破壞,使得野生種群急劇減少。而同為蘭科植物,花朵僅有人指甲蓋大小的大理鎧蘭(繪圖/出離)之所以被列入,主要是因為它對生存環境高度依賴,一旦離開原生環境幾乎不能成活,而且它分布的地域極其分散,很難形成一定規模的野外種群,所以需要重點保護。而全世界僅有一株野生株的普陀鵝耳櫪(繪圖/出離)經過及時保護,已經告別“地球獨子”的稱號,人工繁育的苗木已達幾萬株。彌勒苣苔(繪圖/卞秋杭)主要生長在石灰巖森林內的石壁上。由于石灰巖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和生境被破壞的原因而被列入保護名錄。無柄醉魚草(繪圖/卞秋杭)被列入保護名錄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建設導致的生境破壞。而壯麗含笑(繪圖/卞秋杭)作為大型喬木,則是因為經濟作物大量種植,森林砍伐對生境的破壞;以及種子過度采集,導致其野外種群岌岌可危。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橘紅色花瓣外卷,鱗莖軟糯可口
川百合
Lilium?davidii
川百合分布更為廣泛,除了云貴高原和四川,在甘肅、陜西、山西、湖北等地也都能找到它們的分布。川百合橘紅色的花大而舒展,在7—8月的山林中或者路邊格外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川百合易于人工栽種,不僅花好看,它們地下的富含淀粉的鱗莖還能煮粥或者炒菜。
真假百合
假百合
Notholirion?bulbuliferum
這么好看的野生百合也能有假?
在云南西北以及西部山地的中高海拔地帶,有一種花如喇叭狀,花冠淡紫或藍紫色的野花,它們非常像百合,名字卻比較尷尬,叫做“假百合”。之所以說它“假”,是依據植物分類學來區分的。假百合被歸于假百合屬,同百合屬的植物相比,它們地下的鱗莖具有明顯差別:百合屬植物的鱗莖由多枚鱗片聚集成球狀;假百合的鱗莖呈窄卵狀或圓筒狀,主鱗莖旁通過須狀根連接著其他若干小鱗莖。此外,這兩個類群雌蕊的花柱柱頭也存在區別。
真假百合
百合群落構成疏密有致的林間花海
云南大百合算是大百合的一個變種,它們植株高大,可以在海拔1200—3600米的森林下成片生長,于6—7月綻放花朵,形成不算密集的花海。無人機垂直俯拍帶回的畫面,林間星星點點的野生大百合有點像波西米亞風格的長裙。云南大百合的種子也很有特點,它們呈扁鈍三角形,外圍有淡紅色半透明的膜質翅,可以隨風飛舞。
云南大百合
Cardiocrinum?giganteum?var.?yunnanense
真假百合
黃綠花滇百合Lilium?bakerianum?var.?delavayi
黃綠花滇百合雖然名字中帶有“滇”字,卻非云南特有。它們在云南、貴州與四川等地都有分布,多生于海拔2500—3800米的林地或者草坡灌叢中。這種百合的花呈獨特的黃綠色或橄欖綠,花冠內具有紅紫色或鮮紅色的斑點。
真假百合
尖被百合
Lilium?lophophorum
燈籠狀的百合花:分布于滇藏川西的山地森林至流石灘
尖被百合是百合屬植物中看著最不像百合的。它們的花黃色或者淡黃綠色,或許有稀疏的紫紅色條帶與斑點。尖被百合的花冠不像其他百合那樣呈喇叭口狀開放,它6枚花被的頂端常常合生在一起,像一只中間被人切開若干縫隙的小燈籠。在滇藏及四川西部海拔2700—4250米中高山地帶的林下與林緣都有機會見得到這種百合。若在更高的草甸或者流石灘上,尖被百合會變得更加低矮,但花朵依舊明亮醒目。
真假百合
迷你百合:低垂的花為誰展示?
黃花小百合Lilium?nanum?var.?flavidum
分布于云南等地高山林線至草甸的小百合,高度通常不超過10厘米,盡管植株低矮,它們確是名副其實的百合屬植物。小百合紫色的花低垂開放,花冠的美是為在地表附近活動的傳粉昆蟲所展示(攝影/王辰)。在云南西部還有其他微小的野生百合,比如小百合的變種——黃花小百合。同樣是迷你形態的百合,它展現著不同色彩的韻味。
鐘花假百合
Notholirion?campanulatum
不是紅梅,亦能笑傲風雪
鐘花假百合多見于云貴高原西北部與橫斷山區交會的區域,分布海拔大致在2800—3900米之間。百合給人們美好的寓意,比如純潔、莊重以及預示百年好合。除了賞花,我國西南地區的人們也食用百合富含淀粉等養分的鱗莖,比如卷丹、川百合、大百合,它們的鱗莖在云南多地的菜市場都可以見到。然而這株在高山云霧中綻放的鐘花假百合讓我們領略到了別樣的美。傲立于風雪,絕世而獨立。除了嬌艷柔美,各種野生百合對于高寒環境的頑強適應同樣值得我們欣賞與敬佩。此時此景,誰還會在乎它究竟是百合還是假百合呢?
真假百合
野百合Lilium?brownii
誰是羅大佑歌中的野百合?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艷的水仙,別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苯浀淅细琛兑鞍俸弦灿写禾臁匪茉炝艘鞍俸系男蜗?,但詞曲作者羅大佑或許沒想到真的有一種野生百合的中文正式名就叫“野百合”?!耙鞍俸稀敝仓旮叽?,直立的莖能超過一米。在莖頂,白色的花綻放時形狀如喇叭,每一朵花都朝著不同方向綻放。大百合的植株同樣高大,它們在我國西南山地常常分布于林下,花朵顯得比“野百合”瘦小。在植物分類學中,大百合不是真正意義的野生百合,因為它們不屬于百合屬植物,而是被歸在大百合屬之中。
真假百合
仡佬族是云貴高原上的世居民族,他們的先民是云貴高原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柏罾忻垺笔秦罾凶濯氂械囊环N大型龍燈品種,主要流傳于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毛龍用竹篾、彩色布、紙等混合編扎而成,有紅黃青藍紫等多種顏色,長度十幾米至幾十米不等。毛龍的身上體現了仡佬族人獨特的民族文化,比如,人們挑選上好的竹子作為編扎毛龍的原材料,并稱這些竹子為“竹王”,體現出仡佬族“竹王崇拜”的思想。圖為2015年春節期間,石阡縣民族廣場上舞起了118條毛龍,為仡佬族歷史上毛龍活動規模之最。攝影/毛之俠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攝影 / 吳亞軒
圖為畢節黔西市的象祠,王陽明在此寫下了著名的散文《象祠記》,他借苗人翻修象祠一事,引出議論,宣揚了“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的觀點,具有勸人改過向善的積極意義,也是陽明心學中“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的體現,史稱“象祠化人”。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在貴州省會貴陽的市中心,有一組古典建筑群,這便是被南明河環繞的甲秀樓(右建筑)和翠微園(左建筑),它們也是貴陽的地標建筑。甲秀樓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屬于屢毀屢建的文化名樓?!凹仔恪庇锌萍淄π?、人才輩出之意,是貴陽乃至整個貴州省境內古代文人的重要集會場所。與甲秀樓毗鄰的翠微園始建于明宣德年間,曾是貴州省內大儒講學之所,被貶謫到貴州的王陽明就曾多次在翠微園內開壇授課,并寫下了許多描寫翠微園的詩篇,比如“樹老豈能知歲月,溪清真可鑒秋毫”兩句,既是寫景,更是表露自己被貶謫后不滅的心志。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圖為明代畫家陳洪綬所繪的《升庵簪花圖》,升庵即楊慎的號,右上方題款為:“楊升庵先生放滇南時,雙結簪花,數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偶為小景識之,洪綬?!焙笫婪Q這張圖讓楊慎奇行駭俗的行為,倔犟不羈的風骨躍然于紙上。
供圖/吳萌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在貴州,王陽明的思想不僅得到了提升,而且他還教化當地少數民族子弟讀書。他開創了獨特的漢彝雙語教程,為當地少數民族子弟學習中原文化提供了支持。王陽明在貴州期間,每到一處,多要設立書院,明朝時,貴州傳習陽明學說的書院多達30多處,且這些書院很多都位于黎平、都勻、畢節等少數民族居住區域。地圖為明朝時傳習陽明學說的書院分布圖。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從謫貴州龍場驛丞。
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
明正德元年(1506年),34歲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被貶為龍場驛丞,王守仁號陽明,龍場位于今貴州貴陽市修文縣境內。從兵部主事貶謫為一個驛站的站長,落差不可謂不大。但王陽明并沒有因此而消沉,他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等文章,史稱“龍場悟道”。繼程頤、程顥、朱熹的理學之后,儒家影響最大的陽明心學由此誕生。被貶貴州期間,王陽明走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地圖即他在貴州的主要事跡圖。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明嘉靖三年(1524年),36歲的楊慎因“大禮議”事件,獲得了流放的最重懲罰:充軍煙瘴,永不還朝。楊慎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科舉狀元,還曾做過嘉靖皇帝的老師,與解縉、徐渭并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也被后世尊為“明朝第一大才子”。保山位于云貴高原的最西端,這樣一位才華洋溢的偉大文學家被流放到了千里之外,他帶著杖傷從北京出發后,由大運河、長江、洞庭湖、沅江進入貴州,橫穿了整個云貴高原后,抵達了戍邊之地保山。由于世人皆仰慕楊慎的才華,所以在他充軍云南期間,多受禮遇,并未過凄苦艱難的生活,而是行動自由,他還多次往返于四川新都老家,地圖為楊慎流放線路圖,以及重要的幾次往返川滇之間線路圖。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昆明市真慶觀
營造學社在昆明考察期間看到,不少古建筑被作他用,比如,東大寺改為小學校,大德寺改為求實中學及昆華女子師范學校,舊城隍廟改為大眾電影院,正殿前后增建了附屬建筑,大改舊觀。真慶觀則已改為火柴工廠多年,工人們在這座古建筑中生產易燃的黃磷火柴,讓人心驚肉跳。不過,在昆明諸多古建筑中,真慶觀是幸運的,直到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它依舊在昆明城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周圍是林立的高樓。從空中俯瞰,真慶觀的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四帥殿、正殿、老君殿,東部別有都雷府院落,可以想見當時的風貌。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永安橋如今仍在,兩側歇山頂的牌樓,橋身也建起了遮風擋雨的木樓閣。螳螂川河水湍急,水流沖擊分水尖發出“嘩嘩”的聲響,河水依舊,行人寥寥。那些民國的商鋪、熙熙攘攘的景象早已不見了。
安寧市永安橋
1月25日(星期三)?晴
“晨七時起床。八時半離溫泉。
東南十五里,抵公路汽車站,
購返昆明車票。十時半,西南行二里,渡永安橋,橋三孔,上設市廛,曾見《徐霞客游記》,似明代遺構?!薄獎⒍貥E日記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營造學社云南古建筑考察路線示意圖
資料來源:《劉敦楨全集》第三卷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圖是蔣紅麟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創作的苗族古老符號元素與冰墩墩相融合的剪紙作品:最上方是苗族祖庭,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兩邊是應龍,護佑在冰墩墩的兩旁。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攝影師鏡頭下的“現代百苗圖”
多姿多彩,別有韻味
在《百苗圖》誕生200多年后,攝影師高冰拍攝了《“百苗圖”現代圖譜》,他深入貴州省的世居民族村寨,采用文化人類學、影視人類學的方法,通過文字和影像相結合的方式對貴州的苗族等少數民族進行了記錄。與《百苗圖》編繪者陳浩筆下的場景相比,今天的貴州苗族生活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為攝影師記錄下的貴州不同地區苗族的服飾。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昆曼公路建成于2008年,連接著我國昆明和泰國曼谷,跨越中、老、泰三國,是由云南延伸到境外的重要公路之一。它的建成直接拉近了云南和老撾、泰國的距離,成為了云南到中南半島的大動脈。中老鐵路于2021年底通車,起點為昆明,終點為老撾首都萬象,它也是我國第一條延伸到鄰國的動車線路。昆曼公路與中老鐵路是當前云貴高原與東南亞交流交往的生動寫照。圖為中老鐵路和昆曼公路在玉溪交會時的畫面,兩條“長龍”皆從云貴高原延展而出,伸向東南亞。攝影/胡濤
云貴高原 既是地形地勢的高地,又是開放交往的前沿
攝影 / 胡濤
在老撾萬象站,中國古建筑的經典氣質與老撾的建筑特色完美融合,而電子屏幕上用大號字體突出顯示了老撾文與中文的提示信息,更為往來的兩國乘客提供了便利。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中老鐵路
起點:昆明
終點:老撾萬象
開通時間:2021年
在中老鐵路修建之前,老撾境內只有一條3.5公里長的米軌鐵路,連接了老撾和泰國的廊開,車速不到20公里/小時。而中老鐵路在老撾境內線路全長約427公里,串起了邊境口岸磨丁、瑯南塔省、烏多姆賽省、瑯勃拉邦省、萬象省和首都萬象市等眾多地區,時速高達160公里/小時?;疖囷w馳、呼嘯而過的情形,在老撾變得越來越尋常。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薛云
大瑞鐵路已經推進到保山,中緬國際鐵路大通道 距全線貫通還有多遠?
在泛亞鐵路的構想中,連接中國昆明與緬甸仰光的中緬鐵路,是其西線的重要路段。早在2011年中緬雙方就簽署了備忘錄,但在2014年計劃暫時擱淺。2015年12月,中緬鐵路中國境內的大瑞鐵路(大理至瑞麗)段開工建設。2022年7月大理至保山段鐵路開通運營?,F在,全線難度最大的保山至瑞麗段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中。在今年8月,緬甸宣布加快推進對接中國的3個鐵路項目,中緬鐵路的建設開始提速。圖為穿行在蒼山腳下的大瑞鐵路漾濞一號特大橋。攝影/趙渝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趙渝
而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就只有群山間蜿蜒的米軌鐵路,負重的貨車在其上緩緩前行。攝影/王牧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王牧
2010年開工建設,2021年全線通車運營,2023年跨境客運列車正式開行,中老鐵路正在飛速發展中。這條連接了中國昆明與老撾萬象的鐵路,實現了老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重大轉變,是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泛亞鐵路構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目前中老鐵路已對外輻射至老撾、泰國、柬埔寨、新加坡等12個國家。照片中拍攝的是中老鐵路在老撾萬象南部,與原有的連接老撾和泰國的米軌鐵路的轉接處。在這里,貨物進行換裝后,就可以實現在中國與泰國之間迅速運輸。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昆曼公路
起點:昆明
終點:泰國曼谷
開通時間:2008年
昆曼公路是我國陸地連接東南亞國家的一條主要交通大動脈,于2008年通車,2013年全線貫通,全長1887公里,全程通行時間20小時?!袄ヂ肥莵喼薰肪W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個路段?!边@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交通運輸司司長巴里·凱布爾對昆曼公路的評價。作為陸上東盟和海上東盟的天然交會點,泰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昆曼公路的打通,是拉近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發展中國與東盟貿易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圖為昆曼公路從景洪市至勐臘縣藤蔑山隧道段(攝影/徐永杰)。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徐永杰
至遲到漢代,云貴高原上就已形成了三條對外交流通道:從今天的四川過云南,經緬甸至印度等地的“蜀身毒道”;從大理經元江、紅河至越南的“進桑糜泠道”;從宜賓經安順,走紅水河進入西江水路到達廣州出海的“牂牁道”。此后兩千多年的時間里,歷朝歷代對這三條通道多加以沿用、建設,以保持我國西南地區對外交流的暢通。到近代,滇越鐵路的興建拉開了云貴高原現代化交通的序幕,它也成了西南地區第一條跨國鐵路??箲饡r期,滇緬公路、中印公路的打通,對我國突破日本的陸上封鎖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現在,為了加強我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現已建成了昆曼公路、中老鐵路,在未來,還有更宏大的交通路網將從云南鋪展開來。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昆明位于云南中部,不沿邊、不沿海是它對外交往的一個短板。但是昆明卻有一塊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飛地,那就是位于中老邊境的磨憨口岸。2022年,磨憨口岸正式劃歸昆明管轄,成為了昆明的一塊飛地,昆明也成為了我國唯一擁有邊境和口岸的省會城市。這讓昆明在面向東南亞上有了更大的優勢。圖前景為磨憨口岸,在磨憨口岸南側500米處,便是老撾的磨丁口岸,畫面中的金色國門和國門后的高樓便是老撾的磨丁經濟特區(攝影/張匯)。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攝影 / 張匯
中緬油氣管道建成于2013年,和馬六甲海上能源運輸通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并列為我國四大能源進口通道。中緬天然氣管道和石油管道的起點分別為緬甸在印度洋岸邊的皎漂港和馬德島,這兩條管道平行走向,穿過緬甸后,由瑞麗進入我國,終點為昆明,全長約1700公里。油氣經昆明中轉,又供應著重慶、貴州、廣西等省區市,昆明也由此成為了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能源中心城市。在未來的泛亞鐵路規劃中,由昆明到緬甸仰光的西線幾乎與中緬油氣管道平行而向,而這也是我國進入印度洋的最近路線,因此意義重大。圖為中緬油氣管道跨越瀾滄江時,和瀾滄江大橋同框的畫面。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圖為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南亞博覽會現場,尼泊爾商人在向客商推廣尼泊爾風情的商品,南博會也成為了東南亞和南亞企業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攝影/張匯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攝影 / 張匯
昆明高校眾多,約有4萬多留學生,而其中絕大部分的留學生都來自于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圖是在云南大學舉辦的漢語橋活動,來自于多國的學生齊聚昆明。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云南毗鄰東南亞,又鄰近南亞,且中間沒有高大山脈阻擋,因此具有與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交往的先天優勢。昆明是云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不僅在云南省具有強大的輻射能力,而且還能夠將影響力深入到周邊國家。作為云貴高原上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對外的輻射能力就像由此延伸出去的條條交通網絡一樣,綿延到了東南亞和南亞地區。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昆明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
昆明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在昆明還專門建有外國領事館區,集中了緬甸、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和馬爾代夫8個國家的領事館,分別為緬甸(本圖)和老撾(下圖)駐昆總領事館。昆明的長水國際機場可直飛東南亞和南亞的絕大多數國家,30多條航線也是我國機場中開通的抵達東南亞和南亞城市最多的機場。如果把昆明放到東南亞的城市中去比較,昆明可以排在第五位,而這也是昆明定位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基礎。攝影/奎濤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2022年,昆明與東南亞主要城市的經濟總量比較
我國領事館數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截至2023年9月)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在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昆明都具有極高的首位度
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鎮體系中的城市發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城市首位度一方面體現在最大城市在本區域范圍內的經濟占比,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第一大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的規模比較。昆明經濟體量約占整個云南省的1/4,同時,昆明也是云貴高原上最大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昆明一市約占到了滇中城市群經濟體量的一半,且昆明的城市規模遠高于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如此高的城市首位度也使得昆明成為了云南省絕對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圖為昆明在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中的位置,周邊眾多大小城市如眾星拱月般捧出了一個大昆明。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我國領事館數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截至2023年9月)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昆明的長水國際機場可直飛東南亞和南亞的絕大多數國家,30多條航線也是我國機場中開通的抵達東南亞和南亞城市最多的機場。如果把昆明放到東南亞的城市中去比較,昆明可以排在第五位,而這也是昆明定位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基礎。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圖為攝影師在保山的柯街華僑農場拍攝的歸國華僑羅遠華(左二)與羅遠愛(左五)兄弟一家(攝影/刁麗?。?。1979年兩兄弟隨祖父、父母由越南來到了柯街華僑農場。羅遠華今年60多歲,一家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200畝甘蔗和50畝熱帶水果。
上世紀30年代,在緬甸仰光,以保山籍僑領梁金山和廈門籍僑領陳嘉庚為首的滇僑、閩僑代表回國考察教育事業,出發前,華僑們在仰光合影留念。雖然年代久遠,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老照片中看到華僑們器宇軒昂的氣質和精神煥發的狀態。時隔多年,照片中很多人的姓名已不可考,通過多方渠道,我們也僅能確定原照片中標注的6為梁金山、1為陳嘉庚。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梁金山在緬甸時,曾娶過兩個緬籍妻子,其中一個為多康灑。1941年,梁金山回到了祖國,本想盡快回緬甸,但國內外形勢已不允許,梁金山便留在了國內,多康灑卻留在了緬甸。1977年梁金山去世時,多康灑曾來中國吊唁,之后又回到了緬甸。圖為多康灑(居中懷抱兒童者)和梁金山子孫們的合影。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無論哪個省的華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在異國他鄉辛苦打拼的人,衣錦還鄉者只是少數,對于滇僑來說更是如此。云南是欠發達省份,從云南走出去的華僑多是被迫出走,到國外討生活,雖有一些功成名就者,但大多數都是充滿了辛酸和艱難的。在緬甸、老撾、越南、泰國等地的滇僑大多以經營百貨店為生,從事著普通的職業。但是這個龐大的群體卻深刻改變著我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圖為在緬甸密支那的滇籍華僑寸待偉一家。攝影/范南丹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云南因毗鄰東南亞,又與南亞鄰近,且中間沒有高山阻擋,自古就有頻繁的對外交往歷史。通過南方絲綢之路等國際商道,很多云南人到了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在保山就有“窮走夷方急進場”之說,也就是窮苦人家為了討生活,都去了緬甸,再貧困者便進入了當地的礦場挖礦。由于僑民眾多,所以誕生了許多僑鄉,比如騰沖的和順、大理的喜洲和鶴慶、紅河的迤薩。在這些僑鄉,常能見到中西合璧的建筑。圖為和順古鎮,這里的許多建筑都有西式建筑的風格。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和順圖書館內景,它的門窗有著典型的西式建筑風格,和順圖書館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圖書館之一。?攝影/王寧
圖為和順古鎮的洗衣亭,和順男人“十有八九緬經商”,所以留下了妻子守在家中,男人對家庭照顧得很少,頗有愧疚,就出資建了洗衣亭,為妻子洗衣洗菜時遮風避雨,洗衣亭也是和順的一大特色。攝影/王寧
圖為在密支那的滇籍華僑董詩月姐弟倆。他們都以經營百貨店為生。攝影/范南丹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南亞發生了大規模的排華事件。為了接回華僑,云南省在曲靖、玉溪、大理、保山、西雙版納等地建了13座華僑農場,安置歸國華僑。這些華僑來源國有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等。圖為當時歸國華僑寫的一首《歸僑之歌》原件,歌詞情真意切,道出了海外華僑歸國的艱辛和對新生活的向往(攝影/王寧)。
紅河縣迤薩鎮位于云南高原最南端,是一座建在山頂上的小城,這座小城最為獨特的便是它的馬幫莊園。這里是彝族、哈尼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里的人們在歷史上曾經以行走于東南亞的馬幫聞名。馬幫負責以馬匹來運輸貨物,開展國際貿易,它們從迤薩出發,到達了老撾、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很多人僑居國外賺到錢后,便把錢和建房圖紙寄回家鄉,因此建成了云南高原上的“開平碉樓”。圖為迤薩鎮內的西式風格建筑,迤薩也代表了滇僑的另一個特點,即少數民族華僑眾多。攝影/陶奕林
滇僑們在東南亞貢獻極多,圖即為90多年前,梁金山捐資在緬甸修建的邦海大橋。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梁金山在緬甸時,曾娶過兩個緬籍妻子,其中一個為多康灑。1941年,梁金山回到了祖國,本想盡快回緬甸,但國內外形勢已不允許,梁金山便留在了國內,多康灑卻留在了緬甸。1977年梁金山去世時,多康灑曾來中國吊唁,之后又回到了緬甸。圖為多康灑(居中懷抱兒童者)和梁金山子孫們的合影。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名人輩出的滇僑卻鮮為人知
云南是我國五大僑鄉省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僑省,約250多萬僑民旅居海外。但是和粵僑、閩僑比起來,滇僑卻鮮為人知。究其原因,一是粵僑、閩僑人數眾多,粵僑占到了我國海外華僑總數的一半,閩僑占到了我國海外華僑的1/4多,是更為龐大的群體。二來粵僑、閩僑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國,影響力也就更廣。滇僑更多集中在緬甸、老撾、泰國、越南等鄰國,所以也不如粵僑、閩僑影響力大。但滇僑中名人輩出,繪圖即為滇僑中的杰出代表。比如,曾做過緬甸三朝國師的尹蓉、翡翠大王張寶廷、辛亥革命先驅刀安仁、著名數學家熊慶來、護國戰爭擎旗者李曰垓、被孫中山稱為華僑領袖的寸海亭、歸國后成為云南大學副校長的旅日華僑寸樹生、和順圖書館的創辦者李祖華等。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云南籍僑民海外分布情況及我國五大僑鄉省海外僑民數量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南僑機工:抗戰時期云南的特殊華僑群體
抗戰時期,為了支援祖國抗日,一群擁有愛國熱情的東南亞青年華僑回到了祖國,擔負起了由印度、緬甸向云南、貴州、重慶等大后方運送物資的重任。這些歸國青年華僑的到來,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抗戰勝利后,由于東南亞國家收緊回國政策,且國民政府無暇顧及滯留機工返回南洋事務,于是這批青年華僑便留在了云南,很多人在當地娶妻生子,多年后才得以返回南洋。當時來中國的南僑機工有3000多人,能夠返回南洋的有2000多人,這些返回南洋的機工攜帶滇籍妻子回到了東南亞,又造就了一批新的滇僑。上圖為南僑機工在惠通橋上運送物資,值得一提的是,橫跨怒江的惠通橋就是滇僑梁金山出資修建的。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長江三峽,云貴高原東北緣上
最為壯麗的景觀
在云貴高原的東北邊緣,奔涌的長江劈開巫山山脈,形成了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歷史上,三峽曾經是由內地經水路進入云貴高原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云貴高原對外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孔道。在長江三峽的江面上,曾上演過舟楫如梭、帆影幢幢的熱鬧場景。無數的文人墨客在乘船經過三峽時,無不為三峽的奇險壯美所折服,并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傳誦至今。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其中巫峽是最為壯觀的一段。巫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0余公里,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江岸山體裸露出的巨大巖層褶曲,是巫峽最標志性的景觀之一。圖中的巫峽拍攝于傍晚時分,此時的江面被落日余暉鍍上了一層金色,在兩岸如黛青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攝影/王正坤
地理學視角 解讀云貴高原 與周邊區域的差異
攝影 / 王正坤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喀斯特地貌中的山水勝景
貴州高原可以被稱為“喀斯特高原”,因為整個貴州高原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當然,貴州高原的區域范圍與貴州省的行政范圍并不重合,貴州高原大致范圍為烏蒙山以東的貴州省大部、廣西北部、湖南湖北西部、重慶四川東南部??λ固氐孛苍炀偷拿谰霸谫F州高原上比比皆是。圖為位于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三岔河上的黃果樹瀑布,瀑布寬81.2米,高67米,是典型的喀斯特瀑布。黃果樹瀑布原是三岔河上游地表河轉入地下河后,在進水洞口形成的瀑布,后來地下河的洞頂坍塌,使瀑布暴露于地表,并進一步發展成為了現在的形態,黃果樹瀑布是貴州高原上喀斯特地貌演變的一個縮影(攝影/王寧)。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分著著大規模氣勢磅礴的梯田。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元陽梯田秀美、瑰麗的奇觀。元陽梯田讓人驚嘆之處,在于梯田分布的面積大、海拔高、坡度陡、級數多。在紅河沿岸,面積廣闊、形態各異的梯田成片分布,綿延上千畝,層層梯田由河谷地帶一直向上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不論是從15度的緩坡還是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到山坡上開墾出的梯田的蹤跡。從高空俯瞰,一級級梯田如等高線般層層排列,數量最多的時候可達3000多級。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是元陽梯田的灌水期,灌水的梯田如破碎的明鏡倒影著日月霞光,梯田的輪廓隨著山勢、地形而變,富有自然韻律,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攝影/薛冬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薛冬
橫亙于高山峽谷之上的橋梁也是貴州高原上的一大特色
在世界高橋排名前100名中,有近半數位于貴州。目前,貴州全省在建和已建橋梁數量超過3萬余座,橋梁結構覆蓋了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各種型式,幾乎包攬了世界上的全部橋型,堪稱“橋梁博物館”。一座座跨越高山峽谷之間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貴州省內與周邊地區之間的聯系,使得貴州這個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一躍成為“西南陸路交通樞紐”。截至2022年底,貴州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0.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8000公里,居全國第四,綜合密度在全國居于第二位。畫面中橫跨于北盤江之上的關興公路北盤江大橋,是貴州關嶺—興義高等級公路上的咽喉。該橋全長408米,主跨長度388米,橋面距江面高達486米,是世界最高的橋梁之一。攝影/王寧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王寧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順著橫江一路下“滑”直到匯入長江,宜賓就到了,海拔降到200多米(指江面附近),遠望幾乎沒有遮擋,在高原峽谷中緊捏著的心也一下子就被眼前的開闊安撫了(攝影/陳業偉)。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陳業偉
在普者黑,欣賞高原喀斯特中的山水田園風光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地處云南高原、貴州高原與滇中南亞高山谷地三大區域的結合處。這里以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為主,分布著數量眾多的孤峰、峰林、高原湖泊和溶洞群,形成了世間罕見的高原喀斯特山水田園風光?!捌照吆凇痹谝驼Z中意為盛滿魚蝦的湖泊。一般而言,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地區往往土壤貧瘠、地表水缺乏,普者黑的奇特之處就在于雖為巖溶區,卻能夠積水成湖,儲存大量的地表水。冬半年,云霧四起,湖塘中的荷葉枯萎,一條小船在荷塘上穿梭,如在畫中暢游。攝影/肖關德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肖關德
圖為位于貴州高原北部的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境內的興文天坑群,其中的小巖灣天坑東西長625米,南北寬475米,口部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最大深度為248米,是典型的喀斯特負地貌。興文天坑群也是天坑理論的發祥地之一(攝影/陳業偉)。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陳業偉
沿著赤水河開始進入喀斯特高原。赤水附近喀斯特地貌與紅層地貌混雜過渡,各有千秋,如興文石海、赤水丹霞。赤水到恩施,從黔西北山地峽谷過渡到鄂西渝東山地河谷,峽谷地區落差大,一般切割深度大于400米,最深的可達1000米,河谷切割相對較淺,也有幾百米的落差。過了武陵山之后,就進入了少數民族走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聚居區在山間散布,他們沿著山勢建造了一簇一簇的村寨和一片一片的梯田。荔波、興義都屬于黔南區,這里是貴州喀斯特地貌的樣本區,從荔波到興義,喀斯特地貌的各種形態都有著廣泛的分布,尺度從中小規??λ固剡^渡到大規??λ固?。局部地區發育有獨具特點的喀斯特地貌,如荔波茂蘭自然保護區的錐形喀斯特,如樂業大石圍天坑群。與黔南亞區相鄰的云南高原滇東亞區也是喀斯特區,滇東的喀斯特地貌不像黔南喀斯特那么破碎,還能看到大片的高原面,如石林彝族自治縣的南盤江兩岸(攝影/謝罡)。黔中是貴州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區域,貴州最美的瀑布群也集中在這里。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謝罡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云貴高原及周邊自然區地域范圍示意圖
區劃方案參考資料為鄭度、楊勤業、吳紹洪主編的《中國自然地理總論》以及鄭度、李炳元主編的《中國生態地理區域圖》,在此感謝中國科學院鄭度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李炳元研究員和楊勤業研究員提供的寶貴資料,以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孟慶任研究員和王二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彭頭平研究員在區劃方案上提供的專家意見。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宜賓”交點:四川盆地|云南高原|貴州高原
以兩個方案來體驗高原地形與盆地地形之間的極限對比
方案一:“宜賓”大環線
該方案不僅涵蓋了四川盆地、云南高原、貴州高原三大自然區,還串聯起了每個自然區內的主要地貌單元。從六盤水到昆明,我們從滇東喀斯特區經過,云南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都集中在這個區域,如路南石林、海峰濕地、九鄉溶洞。昆明壩子屬于斷陷壩,它位于小江斷裂帶上,在它附近還密集分布著云南高原斷陷湖,這些斷陷湖的形態就像楔子一樣,湖面小、深度大,深深扎在斷裂帶中,比如深達155米的撫仙湖。昆明到大理,麗江到攀枝花,都是在滇中紅層區,深切河谷寬敞平坦,適合發展干熱河谷立體農業,尤其適合種植熱帶水果,如芒果、火龍果等。距離河谷較遠的地方多為紅層丘陵地貌,當地人依據地勢開墾了梯田,艷紅的梯田不僅出產豐厚、更是難得一見的美景。經過橫斷山區到達騰沖,可以看到火山地貌,總體面積不算大,但類型齊全、保存完好。
從峨眉山進入四川盆地,海拔快速從平均2000米以上降低到500多米,在緊挨著盆周山地的成都平原上最能感受到地形的落差之大,在成都可以遠眺西部雪峰,如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成都平原以東是川中紅層丘陵區,這里的紅層形成于侏羅紀、白堊紀時期,保存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沿嘉陵江往南穿過紅層區進入川東平行嶺谷,這是最典型的褶皺山系,地表呈“一山三嶺夾兩槽”的地貌形態。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宜賓”交點小環線
宜賓—昭通—六盤水—安順—黔西—遵義—宜賓
約1385公里
方案二:“宜賓”小環線
在對四川紅層盆地、云南紅色高原、貴州喀斯特高原都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用最短的時間來體驗三大自然區的不同。因此我們分別選擇了三大自然區中距離交點最近的亞區,分別是滇東喀斯特區、川南喀斯特區和黔西北山地峽谷區。距離交點越近,各自然區的特點越不明顯,自然區之間的差異越小,在地貌上呈現出交替過渡的組合形態。紅層盆地和喀斯特高原的過渡區,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交替出現,典型的丹霞地貌如畫稿溪環崖丹霞、赤水丹霞、四面山環崖丹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興文石林、織金洞、雙河洞、黃果樹瀑布群。這里還是中國酒香最濃的地方,茅臺、郎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中國知名白酒產區就分布在赤水河和長江沿岸。到了云南高原區可以重點留意一下高原面的存在,如烏蒙山的主峰韭菜坪,它的山頂平緩,是古夷平面的遺跡。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南盤江·普者黑”交點:滇中南山地|云南高原|貴州高原
氣候差異是劃分自然區非常重要的因素
從地形上來看,滇中南山地繼承了云南高原的地貌框架,也是高山河谷間隔排列,也可以被劃分成東側喀斯特亞區、西側山谷亞區。但是從滇中南山地的植被類型上就能明顯感覺到它和云南高原的差異。滇中南山地的河谷中生長著茂密的季雨林,以熱帶樹種為主,森林景觀與云南高原大相徑庭。滇中南山地的土壤也與云南高原有差異,這一點在兩個區域的經濟作物上得以體現。滇中南山地的河谷中分布著赤紅壤,能滿足各種熱帶經濟作物對土壤的要求,如元江縣產芒果,元陽縣產香蕉,普洱市產牛油果和咖啡;云南高原上廣泛分布的土壤主要是紅壤,它的肥力要比赤紅壤稍差,適合種亞熱帶水果,如柑橘、蘋果、梨等。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苗族人擅歌舞,每到重大節日,人們便會在村寨前表演歌舞。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洞庭湖地處云貴高原的東部邊緣,卻呈現出與云貴高原
截然不同的景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南部,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與大別山地和江南丘陵盆地的過渡區域,屬北亞熱帶濕潤地區,這里水系發達,徑流豐富,河流湖泊密集。洞庭湖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水域開闊,面積達2820平方公里,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具有重要的調蓄作用。在洞庭湖以南和以西,湘、資、沅、澧四水匯入湖中,湖水最終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洞庭湖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吞吐和調蓄著來自長江上游的大量來水。圖為洞庭湖上的漁民正在用“扳罾”的方式捕魚,水畔暮色銜著金色的夕陽,呈現出浪漫而唯美的詩意畫面。攝影/趙敏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趙敏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武當山以道教仙山的姿態(攝影/陳軍),站在了平原地區人文景觀和高原山地地區自然景觀碰撞的前列。這里是我國三大平原中最南側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各項區位條件的優勢都很明顯,因此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口、農業生產、經濟活動、文化傳播的集中地,人文景觀的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如綿長的長江大堤、整齊的運河水道、江上穿梭往來的貨輪、此起彼伏的城市集群,還有數不盡的遺址、道不盡的歷史故事,不得不稱贊平原地區是人文景觀的寶庫。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陳軍
環繞“資水·崀山”交點,是欣賞我國丹霞地貌的絕佳路線
崀山位于貴州高原、江南丘陵盆地和浙閩與南嶺山地三大自然區之間的交界處,跨湖南邵陽和廣西桂林兩市,向北可以到達湖南永州、衡陽等地。這里紅層地貌廣布,屬于壯年早期丹霞地貌,山塊離散,以密集峰叢景觀為主,一座座峰林—峰叢景觀簇擁分布。紅色砂礫巖在流水等外力的長期作用下,呈現出暗紅、朱紅、褐紅等不同層次的紅色,“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便是對丹霞地貌這一特點的真實寫照。由于地處東南部濕潤地區,這一區域氣候適宜、降水豐富,峰頂常年受風化、剝蝕作用比較強烈,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山頂多發育出一簇簇灌叢植被。崀山境內多奇峰異石,集雄、奇、險、秀等自然之美于一身,具有極高的美學與科研價值。攝影/賀君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賀君
貴州高原區可以考慮兩條路線,一條坐船沿著長江一路體驗三峽峽谷景觀(圖為瞿塘峽的景觀),另一條走清江峽谷,路程稍長,但沿途喀斯特美景多不勝數,石灰巖畫壁綿延百里,山間的盆地中排列著成群的“饅頭山”,它們是在古夷平面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山頂海拔一致,極為規整,更顯得渾圓可愛。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蕩秋千是侗族的傳統習俗之一,在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的銀潭侗寨,每年的“新米節”,青年男女會在村寨旁的紅豆杉樹下蕩起秋千表達愛意。攝影/李貴云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李貴云
在貴州高原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正在上演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世居的少數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17個。據統計,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占全省總人口的36%,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全國近半數的苗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中南部。不同民族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顯的空間層疊現象,在黔東南地區便流傳著“漢族住壩頭,侗族住水頭,苗族住山頭”這樣的說法。圖為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境內的大塘苗寨,苗寨依山而建,由數個自然村寨相連而成。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重慶·開州”交點: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貴州高原
觀山之路,從褶皺山、斷塊山、紅層丘陵到喀斯特高原上的巖溶丘陵,體會山的多樣性
從重慶萬州區出發,橫穿川東平行嶺谷到達四川省廣安市,再沿著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領略四川盆地的核心區——川中紅層丘陵,最后從盆周山地離開,就算對四川盆地的基本地貌有了一定的體會。從城口縣經安康市到十堰市穿越秦巴山地,這條路線特別適宜秋季出行,大巴山多原始森林,到了秋天層林盡染、美景薈萃。在經過道教圣地武當山后,經盤山公路穿越大巴山主峰神農頂。神農頂附近海拔達到了3000米以上,第四紀冰期時有冰川發育,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冰川遺跡。圖為“重慶·開州”交點環線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澧水·臨澧”交點:江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貴州高原
武陵民族走廊,地形轉折帶上的民族風情
貴州高原東側也叫做黔東亞區,主要包括武陵山以東、雪峰山以西,與沅江流域的范圍大致重合。這里是沈從文筆下讓人心馳神往的湘西,這里的每一座小城都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如吉首市的苗寨、銅仁市的土家族村寨、懷化市的侗寨等。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長江·秭歸”交點:長江中下游平原|秦巴山地|貴州高原
高原、山地和平原的碰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交會
貴州高原的東北角是喀斯特高原的一個縮影,壯闊的三峽、規模宏大的小寨天坑、秀麗的恩施清江喀斯特峽谷和山間盆地中渾圓整齊的石灰巖丘陵,像要把喀斯特高原之美都濃縮到一處呈現到我們眼前。北側的秦巴山地也不甘示弱,它把珍藏的兩大明珠都在區域的東側集合,道教洞天福地武當山和“華中第一峰”神農頂,一北一南,一“文”一“理”,真是篤定要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秦巴的美印刻到心底。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資水·崀山”交點:南嶺山地|江南丘陵|貴州高原
中國丹霞文化的發祥地就在南嶺
南嶺山地的紅色盆地散布在山間,如南雄、仁化、始興等,都是白堊紀盆地,白堊紀是地質歷史中極端溫室氣候的典型代表時期,陸地和海洋都發育了大規模的紅層沉積,我國的紅層地貌大多為陸相碎屑沉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形成于中生代早期、發育于白堊紀的華南紅層盆地了。南嶺山地間的紅層盆地多數面積小,但景觀優越,“丹霞”地形的得名處就在此——韶關仁化盆地丹霞山。北側的江南丘陵紅層盆地規模則大得多,而且地層內多發育有垂直節理,因此在濕熱的環境下被河流切割出了各種形態的丘岡,相對高度100多米,形成了以湘江、贛江盆地,或者說谷地,為代表的紅層丘陵盆地。丹霞地形學說的創始人陳國仁把它與丹霞山并稱為丹霞“雙奇”。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民族風情這一“濾鏡”的疊加,
讓貴州高原的山地景觀多了一個深入人心的記憶點
如果把我國各地的山地河谷的照片都放在眼前,我們是很難通過地形地貌特征一下子辨認出這張照片是在什么區域拍攝的。但其中有一種照片非常好辨認,如果圖上出現了民族建筑,我們就能鎖定它大致的拍攝范圍。苗、瑤、侗等民族的文化特色、建筑風格、衣著服飾洋溢著它特有的風情,這樣的風情在貴州高原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論怎么拍攝這兒的山水,都有著難以舍棄的民族風情“濾鏡”。攝影/王寧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王寧
貴州高原是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集中出露的區域,在它南側的閩粵桂低山平原則偏向于熱帶喀斯特地貌。閩粵桂低山平原地勢較低,且長期處于濕熱環境,風化強烈,主要形成了熱帶喀斯特丘陵地貌,隨著地勢呈階梯狀降低,從海拔1000米、600米、400米到200米,喀斯特地貌也從峰叢、峰林過渡到孤峰丘陵為主的溶蝕平原。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名片——桂林,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被劃入南嶺山地的范圍,它也屬于熱帶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喀斯特以塔狀喀斯特為主,在陽朔縣葡萄鎮一帶,可以看到非常密集的塔狀喀斯特石峰。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黔南區與南盤江、北盤江的上游流域基本重合。河流上游河段往往落差較大、水能充足、以下切為主,這樣的河流與喀斯特高原相遇,碰撞出了更大尺度、更大規模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一,峰林峰叢,興義萬峰林的石峰單個海拔基本都超過了500米,與荔波的錐狀喀斯特、桂林的塔狀喀斯特大約200多米的“身高”相比,萬峰林會更顯出氣勢磅礴。其二,喀斯特峽谷,北盤江附近的高原面海拔在2000米左右,從高原面起算,北盤江峽谷的深度能超過1000米,被人戲稱為“地球的疤痕”,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峽谷大橋就架設在北盤江上,這個紀錄在幾年后將被刷新,新的世界第一高橋依舊位于北盤江上。其三,天坑群,中國天坑群主要集中在長江沿岸和紅水河(南盤江、北盤江匯流之后稱為紅水河)沿岸,其中特大型天坑共有三個,分別是小寨天坑、大石圍天坑和好龍天坑,大石圍和好龍天坑都位于黔南,它們周圍還分布著規模不小的天坑群。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柳州:硬核的工業城市也有柔情秀美的一面
柳州在廣西人民和全國人民的心目中都是工業城市中的典型代表,它以汽車制造、鋼鐵冶煉、機械裝備等工業產品見長,“五菱神車”聲名遠播,誰看了都得稱贊一聲:“硬核!”工業之城柳州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城市北側,柳江支流洛清江的流域范圍坐落著一處秀美的喀斯特景觀區——鹿寨香橋。鹿寨香橋喀斯特的特點就在于天生橋地貌的密集,它的名字“香橋”或者“香橋巖”,指的就是一座天生橋飛架在洛清江水系的河面上。圖為柳州市區(攝影/陳卓杭)。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天坑是指由地下通往地面,平均深度和寬度在100米以上的特大型喀斯特負地貌,天坑底部往往與地下河相連。在廣西樂業,不到20平方公里的山嶺中,分布著近30個天坑群,其中大石圍天坑是樂業天坑群中最大的一個。天坑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20米,垂直深度最大可達613米,它是由地下暗河長期沖蝕洞穴引起地表大面積塌陷而成。天坑的坑口形態保存完整,崖壁陡直,由于降水豐富,天坑底部很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因而在其底部生長了大量的植被。攝影/李晉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攝影 / 李晉
樂業大石圍天坑里的冒氣洞,是世界最高的地下大廳
位于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里的冒氣洞是世界最高的地下大廳,高懸于450米頂部的天窗口,每當晴天陽光就會透過天窗照射到地下大廳內部,因而得名“陽光大廳”。冒氣洞除與地下河洞穴相通外,還和500米外的白洞天坑底部洞穴相連,以677萬立方米的容積排名世界第三位。圖為4月份的一個晴天,探險隊員深入白洞天坑,進入冒氣洞地下大廳底部,正午的陽光灑入地下大廳,一束耀眼的光線如聚光燈般劃破洞口將洞穴點亮,如此情景令探險隊員們內心震撼無比,嘆為觀止。攝影/李晉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攝影 / 李晉
重慶市涪陵東南,烏江峽谷高處坐落著一座名為角邦寨的古寨。寨子三面是高山深崖,一面是滔滔奔流的烏江天險。烏江自古以來就是沿岸居民的重要水路通道,角邦寨村民為了生存,也必須利用這一天然黃金水道。然而,從山上到江邊卻有上千米的巨大落差,這給運輸帶來了巨大障礙。為此,村民們因地制宜,曾創造出一種充滿智慧的貨物上下運輸方式:“放跑”?!胺排堋钡墓ぞ呔褪且环N簡易的土纜車,不需要電,利用巨大高差和貨物自身重力,輔以人力,拉動物資上山下山。如果一頭沒有貨物,就用石頭代替。圖為在重慶涪陵角邦寨上俯瞰烏江,峽江的壯麗和艱險一覽無余。攝影/楊潤渝
山色湖光 霧攔峽江 高原山水激蕩出的交響曲
攝影 / 楊潤渝
谷霧給地形破碎、峽谷縱橫的云貴高原,增添了一種縹緲、空靈的另類意境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清水河的河谷內,出現了極為壯觀的谷霧景觀。鋪天蓋地的大霧,將距離谷底約400米的橋面徹底淹沒,只剩下兩座主塔(塔頂至河面垂直高度為540米)在茫茫霧海中孤獨地矗立著。谷霧在云貴高原上較為常見,給這個地形破碎、峽谷縱橫的高原增添了一種縹緲、空靈的另類意境。中國霧日出現較多的區域主要是以下三個:沿海地區、重慶四川和云貴高原。在過去,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大霧也是一種景觀資源。云貴高原上豐富的霧氣景觀,正在等待更多人去發現、欣賞……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大霧景觀讓人驚嘆的同時,也給人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潛在威脅
在云貴高原上駕車,時常有“穿云駕霧”的感覺:進入山谷等低洼地帶,洶涌澎拜的大霧迎面撲來,讓人驚嘆大霧景觀的同時,也給人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潛在威脅。這張圖片中出現的大霧,屬于輻射霧中的谷霧。要形成輻射霧,一般需要幾個要素:晴朗的天空(輻射降溫相比陰天更強烈),微風,接近地面的大氣有充足的水汽供應,近地面空氣溫度需下降到露點。如果在一場大雨過后,第二天為晴天,那么洼地里出現壯觀谷霧的概率就非常大。從左側地圖可以看出,東部沿海、重慶四川和云貴高原,是我國霧日較多的三大區域。云貴高原年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為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來源。攝影/刀俊云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攝影 / 刀俊云
加榜河谷被一些攝影師發掘為拍攝云貴高原經典谷霧的重要區域
一場大雨過后,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加榜河(當地人稱為污泥河,屬于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河谷內,形成了宛若長龍般的壯觀谷霧景觀。加榜河谷長約20公里,在V字形河谷兩側,是層層疊疊的梯田和依次錯落的村寨。這條河谷因為谷霧與人文的融合而富有特色,被一些攝影師發掘為拍攝云貴高原谷霧的經典區域之一。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本頁繪圖為幾種霧的形成示意圖。霧的分類較為復雜,因為霧的形成是自然界各種因子在同時起作用,因此很難確定某種霧究竟是由哪一種原因形成,通常就形成霧的主因對霧分類?!洞髿饪茖W辭典》一書按形成途徑,將霧分為兩類:降溫產生的輻射霧、平流霧、上坡霧等;增濕產生的蒸發霧等。輻射霧是指地表輻射降溫后,使得近地面空氣快速冷卻,凝結而成的霧。平流霧是暖濕空氣移到冷的下墊面上,因冷卻而形成的霧。蒸發霧是在暖水面上蒸發的水汽,遇到較冷空氣時達到飽和并凝結成的霧。上坡霧(也叫斜坡霧)是由于地形作用,濕空氣沿斜坡上升、絕熱冷卻而生成的霧。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在遠處喀斯特群峰的映襯下,成片綻放于清澈河流中的海菜花如同山水中的精靈。海菜花是我國特有的沉水植物,主要分布于云貴高原的淡水湖泊與河流中。由于對環境水質要求甚高,它們也極易受到諸如水體污染、外來入侵魚類和工程建設等因素的干擾。在過去幾十年間,各個海菜花的亞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種群衰退,因此被列為“極少種群野生植物”。幸運的是,近些年云貴高原水體中的野生海菜花有了一定的恢復。攝影/吳雙
一部記錄 生命演化的厚重地書,一方庇護 物種棲息的彼岸桃源
攝影 / 吳雙
不同的水運條件,塑造了烏江和沅江兩岸截然不同的命運
烏江發源于烏蒙山東麓,是長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全長1037公里,主要流經貴州省中北部和重慶市東南部。由于烏江干流流經區域山高谷狹,石灰巖廣布,河道多險灘急流,通航條件復雜,因而烏江流域的航運發展長期停滯不前,許多河段的貨物需要分段進行轉運。在烏江流域曾經最為發達的龔灘碼頭,船行至此也必須卸貨才能通行。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圖為西昌城之畔的邛海,風帆點點。湖畔瀘山是觀湖的最佳點,此山自古就與邛海一起被譽為“川南勝境、蓬萊遺勝”。這里海拔高,空氣透明度高,月色格外明亮,正是“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冬日,西昌則是避寒勝地,人們在湖光山色間沐浴暖陽。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山影云鬢,文明璀璨:湖山、湖島、湖城的協奏
諸多的斷陷湖是云南高原上的精華所在。山水相依,盆地肥沃,湖泊與歷史、生活交融,編織出繽紛的文化圖樣。圖為洱海中的小島和寺廟。洱海小普陀可以說是“袖珍小島”,周長只有200多米,形狀很像一枚圓形的印章。傳說中,這塊礁石就是觀音菩薩用來鎮住蛟龍的大印。有時湖面上霧氣裊裊,小普陀時隱時現,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嵐靄普陀”。攝影/楊繼培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楊繼培
烏蒙山脈東側,低處流動的云嵐勾勒出起伏的山巒地形,高處則是陽光滿天。云南和貴州基本上以烏蒙山脈為界,山的西邊是云南,東邊為貴州。每年冬春時節,烏蒙山脈以東,南下的冷氣團和西南方過來的暖氣團,在山脈東側的坡面上形成對峙狀態,就會形成昆明準靜止鋒。鋒面以西的云南大部分地區晴空萬里,鋒面以東的貴州則持續受陰雨天氣影響。攝影/袁崇華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攝影 / 袁崇華
“峽江”之險:“重門不放千艘入”
世人皆知三峽之壯麗險峻,而烏江則處處都是堪比三峽的險峻峽谷。如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著名的“烏江山峽”由多個峽谷組成,千仞峭壁直插江底。重慶境內的“烏江天險”則由十多個峽谷組成走廊式峽谷,河谷緊束,山勢陡峭,以深切和狹窄為特征。自古以來,烏江就以水道艱險、險灘眾多而著稱。而打通烏江,走出烏江,則是烏江子民繞不過去的生存需要。
圖為烏江六沖河峽谷的一塊人形山崖,像是烏江船工的妻子正守在險江之畔,期盼遠航的丈夫回歸。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圖為宣和公司罐頭外包裝(供圖/趙璠)。后來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宣和公司于1920年宣布倒閉。1921年,浦在廷成立“浦在廷兄弟食品罐頭公司”,孫中山先生曾為其題詞“飲和食德”。歷史上,云南宣威火腿曾通過北盤江—珠江水系,進入兩廣和海外市場。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轎子雪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在山谷之中盛開的杜鵑花裝扮著這里的春天。作為云貴高原中部為數不多的高山,轎子雪山高海拔的動植物組成與相隔數百公里的橫斷山脈有著一些相似之處。在歷史上,一些當今主要分布于橫斷山脈的杜鵑屬高山植物,可能在氣候較冷的時代擴散到轎子雪山等云貴高原的山地,這里成了它們在橫斷山脈東南方的分布區“飛地”。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寄生花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和云南省南部。由于近30年都無人發現其蹤影,所以一度被認為已經在中國滅絕。2015年,植物學家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重新發現了寄生花。但在藏東南,至今沒有發現寄生花的蹤跡。2021年,寄生花被列入《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中。由于寄生花是寄生植物,要對它們進行人工繁育和遷地保護非常困難。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建立保護區或保護小區,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熱帶雨林和相依為命的崖爬藤。攝影/朱仁斌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朱仁斌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
北宋紹圣二年(1095年),50歲的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被貶謫為涪州別駕,安置在黔州,云貴高原又迎來了一位文化巨匠。黃庭堅初到黔州,沒有居所,語言不通,水土不服,但是艱難的生活并沒有讓這位文化巨匠意志消沉,他居住在黔州的開元寺中,并在附近的摩尼洞讀書寫文章,他的眾多作品成為了記錄當時黔州地區地理、風物的重要文獻。黃庭堅還在烏江之畔開壇講學,教化當地的漢苗多民族子弟,黔州頓時興起一股求學之風。作為書法家的黃庭堅,還在貶謫期間,于重慶、四川等地留下了墨寶,尤其是在烏江和長江沿線,至今仍有許多黃庭堅的摩崖石刻。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圖為營造學社拍攝的真慶觀外景。
11月1日(星期二)
━11月3日(星期四)?晴
“昆明市古建調查工作,以霖雨連綿及莫、陳二君誤編入第三期壯丁訓練,停頓經旬。近日天氣放晴,陽光和煦,乃定明日調查真慶觀……然(觀內)現有建筑什九經清代重建,僅正殿一處為明宣德遺構耳……(正殿)明間七架梁下承以云形雀替,花紋雄健,不愧為明代之佳作?!薄獎⒍貥E日記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從云貴高原順著河流峽谷
一路向下“滑”到宜賓
從鹽津到宜賓是一條很有意思的路線,它原是滇僰古道的一段,開鑿歷史久遠,是連接云南和內地最古老的官道的一部分?,F在這條路線又有了新的欣賞角度,它是一條地形的“滑梯”:鹽津,這個GDP最低的“一線城市”擠在兩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脈之間,房子只能險險地貼著橫江(長江支流)修建,被人調侃為真“一線”城市(攝影/王寧);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攝影 / 王寧
金沙江河段上水電的開發,為我國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
金沙江為長江上游的干流河段,以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石鼓鎮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為界,可分為上、中、下游三個河段。石鼓以上至巴塘河口為金沙江上游,為典型的深谷河段,河流穿梭于高山峽谷之中,河長約994公里,落差達1722米;石鼓至攀枝花為中游河段,河長約564公里,落差為838米,水流迂回曲折,河流形態復雜;攀枝花至宜賓為下游河段,河長約764公里,落差719米,其水量大、落差集中的特點,是金沙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水能蘊藏最豐富的河段,也是我國“西電東送”的主要力量。在金沙江的下游,密集分布著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它們的總裝機容量可達4700萬千瓦,是三峽電站的兩倍多,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度,相當于每年向國家提供2億噸原煤。由于水電為清潔可持續性能源,它們的建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圖為白鶴灘水電站。攝影/陳業偉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在全球冰期與間冰期炎涼轉換的過程中,高大的山脈常成為動植物賴以快速騰挪、完成適應性擴散的“廊道”。在我國西南和東南的山地,常常間斷分布著一些物種,它們的分布區彼此相隔很遠,但在演化上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在西南山地特別是橫斷山區的酒紅朱雀(攝影/王以祥)和分布于我國臺灣島中央山脈的臺灣酒紅朱雀(下圖?攝影/劉馬力)就是一個例子,或許它們的祖先曾經在冰期從橫斷山脈進入云貴高原,并繼續向東南擴散,在間冰期,它們向高山地帶退縮,并逐漸獨立演化為不同的物種。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王以祥
分布于我國臺灣島中央山脈的臺灣酒紅朱雀(下圖?攝影/劉馬力)。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劉馬力
春季的轎子雪山,一只火尾太陽鳥(攝影/懷彪云)從樹枝上騰空飛起?;鹞蔡桒B通常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活動,轎子雪山是這種鳥類分布區的最東邊界。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懷彪云
云貴高原的高海拔山地并不多,諸如梵凈山等高大的山體由于氣候寒冷,也常常成為一些適應高海拔的植被,例如高山杜鵑的理想棲息地(下圖攝影/李婧)。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在云貴高原,有眾多野生植物高度依賴某些特定環境,所以如果這種環境的數量稀少或范圍狹窄,會造成這些植物的分布也變得很狹窄,同時很容易因為人為活動等原因,導致種群數量岌岌可危,因而被列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怒江兩岸的懸崖峭壁上,鱗次櫛比的貢山棕櫚如同懸崖絕壁上的舞者(攝影/彭建生)。貢山棕櫚目前僅在這里發現,而且數量僅有1500株左右,很容易因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以及水電站修建等人為活動而遭受滅頂之災,所以被列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彭建生
在云南省的一處喀斯特崖壁上,文山兜蘭與玫瑰石斛一起嬌艷綻放,形成了十分罕見的獨特景象。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麗江市忠義坊
忠義坊又叫“石牌坊”,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石牌坊”指的就是這座建于明代、構造精巧的忠義坊,不過現在它也已經不復存在。85年前營造學社在戰火硝煙中的考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錄,讓我們可以想見這些古建筑當年的風采。圖為營造學社諸人在忠義坊下留影。
12月10日(星期六)?晴
“上午訪土司通判署。署前有石坊,三間六樓,結構新穎,尚屬初見。據《麗江郡志》卷八·藝文志(下),此坊名‘忠義坊’。明萬歷間,土知府木增奉敕建?!薄獎⒍貥E日記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銀蜻蜓(攝影/龍太陽)的誕生,則是因為一只落在女兒胸前、把小姑娘嚇哭的蜻蜓(攝影/龍太陽)。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攝影 / 龍太陽
梵凈山,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孤島”
梵凈山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湘、渝、黔三省市的交界處。這一區域除北部有大面積的碳酸鹽巖外,其余大部分地區為輕變質巖。在距今10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及前期,貴州高原上除梵凈山為島弧火山外,其余皆為一片汪洋。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梵凈山經過多次構造變動,最終崛起為武陵山之巔。梵凈山海拔2493米,其東麓由于氣流受山地的阻擋被迫抬升而降水豐富,這里是貴州的多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可達1400毫米。濕潤的氣候及復雜的地形條件,使這里保存了世界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這里的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中山帶以上分布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亞高山灌叢草甸。攝影/李貴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貴云
滇中地區是云南高原上最為典型、最具特色的紅色高原
根據《中國自然地理總論》一書,云南高原自西向東可分為橫斷山平行嶺谷、滇中川西高原湖盆和滇東黔西喀斯特高原三個亞區。不同區域之間會有顯著的差異,其中,橫斷山區以高山深谷平行排列為典型特征,滇東黔西喀斯特地貌發育廣布,而滇中地區則是云南高原上最為典型的紅色高原,并且由于地殼的斷裂陷落,在這里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和斷陷湖,如滇池、撫仙湖、陽宗海等。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的花山湖附近,湖岸在流水的沖刷下,顯露出了這片紅色高原的本色,土地的鮮紅與湖水的湛藍、植被的翠綠形成了明顯的分界與過渡(攝影/陳業偉)。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陳業偉
而在冷氣團一側的貴州則處于鋒面影響之下,總是陰暗、潮濕和寒冷(攝影/易廷江),且常形成凍雨天氣(下圖?攝影/胡金華),貴州也因此成為我國凍雨發生最頻繁的省份。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攝影 / 易廷江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攝影 / 胡金華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余天一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范毅
在云貴高原,綠絨蒿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滇西北的高山草甸,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區域比較常見。每年6月初到8月,生長在轎子雪山上的綠絨蒿便會次第開放。轎子雪山目前發現有烏蒙綠絨蒿(攝影/余天一)、橫斷山綠絨蒿(下圖?攝影/范毅)、東部威氏綠絨蒿(下圖 攝影/余天一)等5種綠絨蒿屬植物。其中,烏蒙綠絨蒿僅在轎子雪山海拔3600—3800米的濕潤石山上有分布。轎子雪山也是綠絨蒿屬植物在云貴高原最東南的分布點。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余天一
海菜花是中國特有的沉水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云貴高原的淡水湖泊與河流中。它們對生長環境的水質要求甚高,在過去幾十年中,由于食草魚類的引入、水體污染等原因,散布在不同地方的各個海菜花亞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種群衰退,乃至消亡的現象。目前海菜花已經被列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對海菜花的物種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2013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處喀斯特河流中,成片綻放的海菜花如同美麗山水中的精靈(攝影/吳雙)。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吳雙
2014年以后,這處河流的山水景觀依然美麗,但因為當地采礦排水導致河水水質發生了變化,海菜花已經從河流中消失不見(攝影/吳雙)。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吳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天寶七年(748年),51歲的大詩人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唐代的龍標縣約相當于今湖南懷化洪江市、會同縣和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一帶,位于云貴高原東端。宋代時,龍標縣更名為黔陽縣。1997年時,黔陽縣與洪江市合并為新的洪江市,如今洪江市的黔陽古城即為唐代的龍標縣治所。好友李白得知王昌齡被貶后,寫下了“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五溪即沅江的五條支流:巫水(雄溪)、渠水(樠溪)、酉水(酉溪)、水(溪)、辰水(辰溪),五溪和夜郎都是泛指少數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區。王昌齡到達龍標后,建造了芙蓉樓、龍標書院(在今錦屏縣)等,培育了很多人才,并留下了眾多名篇。比如在清水江畔送柴侍御時,寫下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芙蓉樓送辛漸(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寫于江蘇鎮江的芙蓉樓)時,寫下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在龍標,王昌齡還為苗族少女阿朵寫下了名詩“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本圖為根據王昌齡在龍標寫的送別詩畫的插圖。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滇越鐵路
起點:昆明
終點:越南海防港
開通時間:1910年
1910年,殖民越南的法國為了掠奪云南的礦產、拓展對中國的商貿以及殖民政策,而修筑的滇越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在近代變幻的國際風云中,滇越鐵路的主權最終被我國收回,幾次中斷又恢復運營。2005年,滇越鐵路云南段停止了客運,只保留貨運和昆明北往返王家營的市郊列車,越南段雖然還正常使用,但也日漸沒落。圖為停運前,攝影師拍下的老式車廂里旅人的最后身影。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攝影 / 陳業偉
昆明準靜止鋒多數情況下都位于烏蒙山脈東側,一旦它翻過烏蒙山脈進入云南,就會給沿途地區帶來諸如降溫、降雪、霜凍等冷害過程。四季如春的云南就會瞬間進入“一雨即冬”模式(?攝影/高永祥)。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攝影 / 高永祥
玉溪等地出現霧凇天氣(如圖),昆明出現降雪天氣(下圖?攝影/周彬),往往都是拜其所賜。1983年,受其影響,昆明甚至出現了零下7.8℃的歷史最低氣溫紀錄。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在云貴高原南部,一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與近在咫尺排列整齊的橡膠林形成了強烈而鮮明的對比。除了植物自身生長特性和生境特殊性之外,人類活動對野生植物所產生的影響最大。比如我國天然林面積一度急劇減少,使部分野生植物生境喪失或生境片段化,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生存難以為繼。人類干擾引發的分布區銳減和生境退化等問題,越來越多地成為造成物種滅絕的主要因素。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昆明市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是大理國(宋)時期中國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它由基座、幢身、寶頂三部分構成,須彌基座雕刻有八條巨龍,兩兩相對,龍身纏繞;幢身第一層雕刻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第二、三、四層四面分別雕刻四方佛、四菩薩、四如來,第五層四面有如意寶珠一枚,大鵬金翅鳥守護四角,第六層四面各有一歇山頂的樓閣,第七層雕刻尊勝佛母;再上方有一寶珠,是為寶頂。這座經幢建于大理國時期,大理國繼南詔而興,有“妙香國”的美譽,傳說妙香國地處北天竺,國中遍地留香,是為佛國。圖為莫宗江登梯觀察拍攝經幢,現在它已經被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館中(下圖)。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南華縣(原鎮南縣)文昌宮
文昌宮這座建筑顯得有點撲朔迷離。根據劉敦楨日記中的記載,他們當時考察時就打了一腦門子問號,比如它的建造年代,有的構造確為明代手法,有的又似宋代方式,所以推測是否在遷建時湊集舊物于一處?還有其大殿的建筑細節,劉敦楨在日記中屢用“罕見”、“奇特”、“極不合理”等形容詞,這在整個云南考察的日記中都很少見。比如,“正面當心間之補間鋪作上,施45°斜栱,其后尾未延長與柱頭枋相交,極不合理”。還有文中提到的與梁思成筆下廣福寺的相似,這些都給這座建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迷霧。圖為營造學社拍攝的文昌宮外景。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2013年12月,位于哀牢山上的元陽梯田罕見地迎來了一場大雪。北回歸線橫穿云南南部,氣候溫暖,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氣團極少能到達這里。但是小概率的罕見事件還是會發生。1999年12月,昆明準靜止鋒變成冷鋒后,曾翻過哀牢山的天然阻隔,讓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遭受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霜凍災害,結束了該州無霜凍天氣的歷史紀錄。攝影/普文龍
云貴高原的隱形分界線 昆明準靜止鋒
攝影 / 普文龍
轎子雪山因其山形仿佛一乘置于萬山叢中的花轎而得名,它的主峰海拔高度超過了4000米,是云南中部的第一高峰。轎子雪山屬于季節性雪山,擁有滇中地區最典型的山岳型冰川地貌景觀。它的高海拔區域氣候寒冷,在歷史上的間冰期,許多適應了涼爽開闊生境的物種為了避開中低海拔的“熱浪”,便逐步退縮至云貴高原包括轎子雪山在內的高海拔山地。如果它們在這些高山上孤立繁衍的時間足夠久,有時就能形成新的亞種,乃至新物種。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攝影 / 楊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作為明朝第一大才子,楊慎寫下了許多記錄云南的詩詞,比如《滇海曲》、《昆陽望?!返?,都成為了記錄云南高原地貌、氣候、風物、民俗等的重要史料。楊慎在流放期間,曾數次返回四川,滇川之間隔著金沙江,滔滔江水浩蕩不絕地流去,云南的高山大川也激發了楊慎的創作激情,插圖為楊慎渡江圖??吹耸欠浅蓴?,閱盡了秋月春風的楊慎在保山寓所完成了那首流傳后世的名篇:“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由于?陽河的航運,造就了鎮遠當年的繁華
鎮遠古城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陽河呈“S”形穿城而過,將南北兩岸分為舊衛城和舊府城。這里是貴州省的東大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歷史上,鎮遠古城曾因陽河優越的水運條件而興盛一時。陽河是沅江的支流,從這里出發經鎮遠可達沅江干流和洞庭湖,直至長江,因此成為貴州與其他省份之間聯系的重要通道。相關研究表明,在明代以前,貴州尚未形成系統化和規?;拈L距離水路運輸。清代以后,陽河河道經過多次整治和開鑿,使得貴州黃平舊州至湖南黔陽段河道得以通航,大量的貨物得以在此中轉運輸,一時間這里成為重要的商業要津。研究鎮遠歷史的學者劉興明曾說:“正是陽河的航運,造就了鎮遠當年的繁華?!睌z影/陳業偉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陳業偉
云貴高原可分為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彼此之間大致以烏蒙山脈為界。在云貴高原西部海拔較高的山地,生活著錦雞屬的雉類白腹錦雞(攝影/懷彪云),而在云貴高原東部,白腹錦雞則被更偏好較低海拔的同屬物種紅腹錦雞(下圖?攝影/彭建生)所取代。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懷彪云
與此類似的是,云貴高原西部是長尾雉屬的黑頸長尾雉的主要分布區(本圖 攝影/朱暉),而它的近親白頸長尾雉則主要生活在云貴高原東部(下圖?攝影/蔡梓聲)。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朱暉
通過這樣的方式,研究人員已經讓華蓋木(攝影/楊靜)、漾濞槭(下圖?攝影/陶麗丹)、巧家五針松和云南藍果樹等30多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擺脫了滅絕威脅,并成功告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楊靜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陶麗丹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孫衛邦
在野外采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子和根莖,然后用人工繁育的方式(本圖)培育一定數量的植株(下圖?攝影/孫衛邦),再將其回歸適宜的野外環境。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從營造學社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舊時橋中間留了一條過道,兩邊商鋪一家挨著一家,賣米糧的,賣草鞋的,賣雞鴨的,開典當行的,開裁縫店的,還有家經營藥材的“泰安堂”。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永安橋建于明弘治年間,橫跨螳螂川,三孔橋洞呈弧形,如同彎弓一般剛勁有力,圖為營造學社拍攝的永安橋局部。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被喀斯特地貌包圍的變質巖“孤島
梵凈山是我國南方最早成為陸地的地區之一,有著悠久的地質演化史。梵凈山主要由變質巖組成,周圍被廣闊的喀斯特地貌環繞,使梵凈山成為了佇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變質巖“孤島”。梵凈山展現出了典型的穹隆狀山地生態系統,山體在大區域內具有氣候濕潤的特征,在小區域內立體氣候分異明顯。加之極少受人類活動的干擾,使得梵凈山蘊含著地球同緯度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擁有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的大量的古老珍稀孑遺物種。這也是梵凈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原因。圖為雪后的梵凈山,紅云金頂聳立于云霧之上,白雪皚皚更顯梵凈神秘。攝影/李貴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貴云
韭菜坪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市赫章縣,海拔2900米,是貴州最高峰,也素有“貴州屋脊”之稱。在地理上,它屬于烏蒙山脈的北段,在韭菜坪的高海拔區域生長著連綿的紫色山韭花,待花期到來時便匯聚成一片無邊無際的紫色花海。作為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的分界線,烏蒙山區域整體的動植物調查和研究都相對比較匱乏。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中亞草原上,分布著一些與紫色山韭花相似的植物,如果這些區域是紫色山韭花的起源地,它又是沿著怎樣的途徑向南擴散,最終止步于云貴高原的呢?攝影/羅楊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羅楊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處保護區內,一片長瓣兜蘭綻放開美麗的兜狀花囊。它多生于海拔1000—2250米的林緣或疏林中的樹干上或巖石上。即便附生在幾乎沒有土壤的石縫巖壁間,長瓣兜蘭仍能正常生長。非法采集和貿易是導致其瀕危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拯救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關鍵,就是將保護工作前置,避免一些種群數量稀少的植物因人為干擾等因素成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攝影/吳雙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攝影 / 吳雙
圖為營造學社成員莫宗江(左)與劉敦楨(右)考察文廟大成殿內景。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在空中,從云南昆明到印度阿薩姆,飛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駝峰”航線上,也留下了眾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左圖為抗戰時期的昆明巫家壩機場。供圖/牛子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兩千多年前的貯貝器上,就有了“印度友人”的身影?
貯貝器,用來貯藏貝幣的青銅器,是云南滇池、撫仙湖區域青銅文化的獨特產物,是古滇國王侯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納貢場面貯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晉寧石寨山第13號墓,時代在西漢中期(前175—前118年),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據學者考證,它呈現了滇國附近各部落向滇王納貢的場面。在納貢人中,有一個四人組最引人注目,他們高鼻深目,衣飾明顯異于他人,貢品中還有一頭瘤牛。由此推斷,他們很可能是來自今天的印度地區。攝影/柳葉氘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柳葉氘
兩千多年前的貯貝器上,就有了“印度友人”的身影?
貯貝器,用來貯藏貝幣的青銅器,是云南滇池、撫仙湖區域青銅文化的獨特產物,是古滇國王侯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納貢場面貯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晉寧石寨山第13號墓,時代在西漢中期(前175—前118年),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據學者考證,它呈現了滇國附近各部落向滇王納貢的場面。在納貢人中,有一個四人組最引人注目,他們高鼻深目,衣飾明顯異于他人,貢品中還有一頭瘤牛。由此推斷,他們很可能是來自今天的印度地區。攝影/柳葉氘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柳葉氘
世界最長白云巖洞穴中國最長溶洞 綏陽雙河洞
長度:已探明409.9公里(截至2023年9月26日)
地點: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
自1988年貴州省科學院山地資源研究所對雙河洞進行了首次科考探測以來,在眾多探洞者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雙河洞以70.502公里的數據站穩了中國第一長洞的排名;2018年,雙河洞測量長度為238.479公里,超過馬來西亞清水洞,成為亞洲第一長洞;截至目前,探測長度已達到409.9公里,成為了世界第三長洞,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長的白云巖洞穴。而未來,在持續的深入探測下,雙河洞的長度還將繼續增加。攝影/周元杰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周元杰
名湖的誕生:大地陷落,山地隆起,百水匯流
對比云南高原的地質構造圖,會發現諸多斷陷湖多伴隨著斷裂帶分布,湖泊延展方向也與斷層走向一致。它們大多受南北向斷裂的影響,湖泊長軸呈南北向延伸。與此相配合的是,云南高原的主要山脈和河流也為南北走向。一些斷陷湖的湖岸陡峭,湖水較深。圖為瀘沽湖,呈馬蹄形,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約2700米,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最深處達73.2米。格姆女神山(獅子山)是湖邊最高的山峰。攝影/阿五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阿五
北盤江發源于云南境內烏蒙山脈的余脈馬雄山北麓,一路切穿周邊山脈向東北流淌。在流經與云南接壤的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時,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江突然拐了一個近六十度銳角的急彎,然后就一路向東南奔涌而去。本跨頁圖為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境內的北盤江。北盤江旁邊的山,被當地人稱為臥佛山。秦漢時期,貞豐縣屬古夜郎國的領地,而北盤江就是司馬遷《史記》中所說的“牂牁江”。攝影/柴邦州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柴邦州
云貴高原的很多深切峽谷,是發育壯觀谷霧的理想場所
從梵凈山(主峰海拔2572米)峽谷里升騰起的谷霧,讓這座中國名山、武陵山脈主峰更加顯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梵凈山所在的山區,被烏江和沅江兩大水系切割,形成了眾多深達一兩千米的峽谷。這些深切峽谷也是發育壯觀谷霧的理想場所。在晝夜溫差較大季節的夜晚或早晨,地面因長波輻射失去熱量,貼近地面的空氣也隨之冷卻,形成了空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的逆溫層。此后逆溫層逐漸加厚,到黎明時達到最強。當空氣繼續冷卻,氣溫穩定下降,逆溫層加厚,相對濕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便有輕霧出現。輕霧之后很快就可看到濃霧,一般在最低氣溫出現時霧達到最大強度。
攝影/李貴云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攝影 / 李貴云
我們以“云?!眮矸Q呼洼地里的霧并不十分準確
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低洼地帶的白色谷霧與山麓緩坡上的金色稻田相映成趣,構成云貴高原一幅自然與人文相互交織的經典畫面。過去,對于在山谷洼地里翻滾、騰躍的大霧,我們一般都是以“云?!?、“云霧”來描繪。其實這些已經接觸地面的“云”,就脫離了“云”的行列,應該稱為“霧”了。霧和云在物理本質上沒有大的區別,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結果,霧在形成過程中與云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在一定條件下兩者還可以互相轉換,其區別僅在于是否接觸地面。按照國際氣象組織規定,使能見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稱為霧,能見度在1—10公里的稱為輕霧。自然界的霧多為乳白色,而城市、工礦區的霧則會變成土黃色或灰色。攝影/吳東俊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攝影 / 吳東俊
在廣西與貴州交界處,喀斯特峰叢峰林之間的洼地上方,彌漫著濃濃的霧氣,遠看宛若仙境。在云貴高原,由地面輻射降溫而形成的輻射霧,是當地的主要霧種之一。在夜間,因為地面輻射冷卻增強,近地表氣溫下降較快,靠近地面的空氣因冷卻達到飽和,凝結為水汽,從而形成了輻射霧。輻射霧沉入洼地后,又被稱為谷霧。云貴高原上許多洼地、峽谷里的霧,大都屬于輻射霧中的谷霧。攝影/BAH
谷霧 云貴高原景觀的“點睛”之筆
云貴以南,云貴以北 由周邊自然區來反觀云貴高原的特點
野生植物“少數派報告” 云貴高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唐乾元元年(758年),王昌齡被貶謫龍標后的第十年,58歲的李白因參與了永王起兵一事而被流放夜郎,夜郎即今貴州遵義市桐梓縣。目前,史學界和文學界多傾向于李白在前往夜郎途中,抵達夔州白帝城時遇赦。至于遇赦原因,則是因關中大旱,唐肅宗決定大赦天下以祈求上蒼降雨。但也有一些學者根據李白寫的多首反映夜郎地區生活的詩歌判斷,李白確實到了夜郎。目前,學界關于李白是否流放到了夜郎存在爭議,但不管是抵達了夜郎,還是只到了夔州,李白都已經在流放途中進入了云貴高原。夔州位于云貴高原東北端,即現在的重慶市奉節縣,李白在離開夔州白帝城時,寫下了那首婦孺皆知的名篇:“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辈鍒D為根據李白多首詩中的描述繪制的插圖。
被貶謫流放的才子們 在云貴高原點亮的文化之光
頭頂長“鷹嘴”:分布狹窄的洞穴魚類,亟待保護與關注
鷹喙角金線鲃的頭頂長有一個如鷹嘴般的彎鉤形突起,它也因此而得名。這種洞穴魚只生活在云南丘北縣的溶洞地下河中。事實上,在洞穴魚類中狹域分布的情況很普遍,有些種類,例如石林盲高原鰍甚至只生活在特定的洞穴中,而且在黑暗中生活的洞穴魚通常生長較慢、性成熟較晚、繁殖周期長,這些特征導致它們很容易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地下水的污染和過度利用,或是開山炸石、在地下河修建水電站等等都可能導致洞穴魚生存環境的劇變。一些溶洞和地下河的旅游開發使得蝙蝠被迫遷出,也打破了洞穴生態系統的平衡。如今,所有的金線鲃屬物種都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些隱居黑暗之中的生命也亟待人們的關注與保護。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新烏江纖夫”:刷新中國和世界紀錄的“超級升船機”
烏江作為中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水電資源豐富,干流落差大。烏江上下的多座梯級水電站建于高山峽谷地段,形成典型的干流峽谷型水庫。發電之外,烏江水電站通航工程也代表了中國在內河航運基礎建設上的世界級成就,并將對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通江達?!卑l揮巨大的作用。
本圖及下圖為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擁有多項世界紀錄: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級升船機方案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水位變幅最大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規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機;世界上首次采用隧洞穿越山體的通航建筑物方案;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通航渡槽等。三級垂直升船機最大提升高度分別為47米、127米和79米,讓船舶坐上了“超級電梯”。投入使用后,從貴陽出發,500噸級船舶可直達上海。攝影/鄧剛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鄧剛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
真假百合
營造學社云南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昆明,1938年底在昆明及其周邊考察了一個月之后,又開啟了為期約兩個月的云南西南部考察,這次考察囊括了云南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圖為營造學社眾人在昆明市滇南首郡牌坊下的留影,從左到右依次為劉敦楨、陳明達、莫宗江。滇南首郡牌坊建于清代,位于一條商業街上,是當時昆明幾座著名的牌坊之一,現在這座牌坊已經不存在了。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妙湛寺的金剛寶座塔位于廟外,現在廟塔均在,只有這座石塔還保留著舊觀。它又名“穿心塔”,建于明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的一處砂石構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佛塔是營造學社云南考察的一個重要部分,踏勘了很多年代久遠、建筑精妙的古塔。本圖圖為營造學社拍攝的當地人在塔邊擺攤的場景,現在,當地人仍然習慣聚集在塔下的空地上休閑聊天,跳廣場舞(下圖)。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梁金山原籍云南保山,家境貧寒,自幼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少年時在老撾、緬甸、泰國趕過馬幫,做過修路工、礦工、火車爐工,可謂備嘗人間艱辛。一個偶然的機會,梁金山進入了緬甸的一家銀礦場,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便掌握了煉銀技術,之后梁金山逐步掌握了一些銀礦資源,并擁有了自己的銀礦。白手起家的梁金山很快就憑借銀山成為了緬甸首富。梁金山為人樂善好施、慷慨仗義,常資助在東南亞生活困苦的僑胞,因此在東南亞僑界極有聲望??谷諔馉幤陂g,梁金山捐資無數、毀家紓難,支援國家抗戰,因此在僑界也有“東有陳嘉庚,西有梁金山”之說。梁金山與宋慶齡家族的關系非常好,圖為上世紀30年代時,梁金山(右)與宋慶齡的弟弟宋子良(左)在仰光的合影。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苗族擁有古老的歷史,而且數千年間幾乎未曾中斷遷徙。他們從中國的華東遷徙到中原,從中原到中南,從中南到西南,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后來又從中國遷徙到東南亞,甚至到遙遠的西半球。在這個過程中,苗族逐步演化成如今擁有眾多支系的龐大族群。這獨特的歷史使苗族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民族,一個具有包容性和適應時代、擁抱變化的民族。圖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民間活動上的苗族盛裝女孩。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蘆笙場上,人們以蘆笙為媒,以歌舞結識朋友、快樂聚會
苗族逢年過節要吹蘆笙、跳蘆笙舞,而蘆笙場就是人們以蘆笙為媒、以歌舞結識朋友而快樂聚會的地方。圖為過苗年跳蘆笙舞的時候,蘆笙場上的人群??梢钥吹?,穿著盛裝的苗族女孩身上戴滿銀飾。苗族女子身上的銀飾數量就像她的芳華,在青春期達到峰值。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蜀身毒道
起點:成都
終點:印度、阿富汗
開通時間:至遲在漢代
保山自西漢始設縣,東漢打通了蜀身毒道的交通干線后,這里成為了古道上最重要的商貿中心和人員物資集散地,保山被設為永昌郡郡治。位于保山隆陽區的“漢莊城址”就是漢代郡城的遺址。唐天寶年間始建永昌府城,不斷修繕擴建后定型于明,成了赫赫有名的西南雄城。不過到現在,永昌古城的八大城門中,只有仁壽門尚存,它是清咸豐四年(1854年)重修永昌城時所建的。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從保山向西翻越高黎貢山后到達騰沖,從騰沖西北出境,緬甸尖高山以西,再無高山大河阻隔,于是騰沖成了自古以來我國通向緬甸的重要出口,歷朝歷代在這里留下了眾多修整道路、架橋設渡的遺跡,圖為騰沖龍川江上的古橋。攝影/范南丹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范南丹
與中國四大高原中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不同,云貴高原從空中俯瞰,很多時候并不會有“地勢相對平坦的廣闊高地”之感,放眼所及往往是波浪般連綿不盡的山頭,還有一條條河流像破冰船一樣沖開“山?!?。這是因為在云貴高原上集中、連片分布著裸露的碳酸鹽類巖層,在溫熱多雨的氣候條件下,被地下的地質構造運動與地面的流水侵蝕合力,塑造成了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攝影/黃驛倫
中國喀斯特景觀的精華 “全伙在此”!
攝影 / 黃驛倫
云貴高原不同地質時代的豐富古生物化石表明,這里動植物多樣性的豐富面貌,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今日才如此,而是自古有之。
云貴高原擁有不同地質時代和不同環境條件下形成的豐富地層,加上其自新生代以來的快速隆起和十分活躍的地殼活動性,使得這些含有豐富古生物化石的地層暴露于地表,甚至能在一片巖石中發現不同的生物共存其中的奇異現象。這些豐富的化石如同一道道門戶,引領我們前往探索其中蘊藏的地球生命演化奧秘。攝影/王寧
云貴高原 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 完整時空隧道
攝影 / 王寧
圖為航拍視角下的撫仙湖,在撫仙湖湖岸,土壤的紅色逐漸沁入湖中,人們在湖邊休憩玩耍,仿佛身處大海之濱(攝影/王治)。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王治
貴州高原,豐富的地表和地下景觀使這里成為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是名副其實的“喀斯特高原”
在古生代及中生代,貴州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區為海相沉積區,自新生代以來逐漸轉變為上升區,這樣的地質構造背景使得碳酸鹽巖在貴州高原上廣泛分布。由于碳酸鹽巖層分布范圍廣,厚度可達6200—8500米,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貴州高原上大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從地表的石芽、溶溝、落水洞、峰林、峰叢等,到地下的溶洞、暗河、伏流及鈣質沉積景觀鐘乳石、石筍、石柱……豐富的地表和地下景觀使這里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喀斯特分布最廣、發育最為典型的區域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喀斯特高原”。在廣西樂業的羅家洞中,洞頂如魚嘴般倒掛的鐘乳石,滴滴水流如絲線般經年累月地向下匯聚,經鈣質沉積逐漸形成蓮花般隆起的基座,站在此前,仿佛能直觀地看到時間留下的印記。攝影/李晉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晉
烏蒙山,不僅是云貴兩省自然地理上的界線,也是兩地不同氣候的天然分界
烏蒙山位于云南和貴州兩省的交界處,呈東北—東南走向,長約250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脈頂部地勢起伏和緩,為云貴高原上的殘留高原面經差異抬升而形成。最高峰韭菜坪位于貴州省境內,海拔2900米,素有“貴州屋脊”之稱。由于山體高大,烏蒙山對冷空氣向西、南方向的推進起到了一定的阻擋作用,因而其對于昆明準靜止鋒的形成以及鋒面兩側云貴兩省天氣和氣候的差異產生了重要影響。圖為烏蒙山脈的韭菜坪,云霧繚繞的山頂上,上千畝野生韭菜花花開正盛,將整個山體變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攝影/李貴云
云貴高原:一個高原? 還是兩個高原?
攝影 / 李貴云
中國最大伏流 騰龍洞伏流
規模:長16.7公里,平均流量17.6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698立方米/秒。
地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所謂伏流,是指地表水在喀斯特地區的管道狀潛伏段,指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巖層裂縫中流動的水。長江的一級支流清江,從齊岳山發源后,流出利川城區不足數十里后就在騰龍洞深入地底,形成了伏流。在騰龍洞口,我們可以看到平緩的清江水陡然跌落成寬40多米、落差30多米急流。而專業的探洞人員,則有機會深入伏流洞道內部,為我們帶來它在地下洶涌咆哮、奔騰向前的奇景。攝影/何端傭
中國的喀斯特之最 絕大多數在云貴高原上
攝影 / 何端傭
石林“龍宮” 尋盲魚 洞穴魚類與黑暗中的“經濟學”
圖為瀘沽湖的海菜花。這種漂浮在湖面的白色“精靈”,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需要清澈的水質才能生存,因此被視為湖泊水質的風向標(攝影/馬煜)。
斷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攝影 / 馬煜
一位駕長正站在高高的船頂上,駕馭“歪尾船”上巨大的后艄,像是一位武藝高超的俠客,正在“江上論劍”。站在如此高而危險的地方,是為了遠觀水勢湍流,方便轉折靈變。1917年,一位美國記者在涪陵烏江口被這種怪船所吸引,拍下了這張圖片。攝影/(美)西德尼·D·甘博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歪尾船、絞關……烏江“武林”風云中的特別角色
烏江作為一條著名的險江,江上那些藝高膽大的船夫,奇形怪狀的烏江船,以及巨大的“絞盤”,都帶著類似“武林傳奇”般的風采。烏江歷史上著名的“歪尾船”特點是“用厚木板,左偏其尾。掌舵立于船頂,以巨槳做舵,長幾等于船”。這種船形狀怪異,令人側目,是烏江天險“物競天擇”的產物。
圖為涪陵烏江口旁停泊的幾艘“歪尾船”。攝影/(美)西德尼·D·甘博
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攝影 / (美)西德尼·D·甘博
通草畫曾經是廣州的一種外銷畫,主要用于出口,堪稱當時中國的明信片,真實記錄了那段歷史的社會民俗風情,是外國人了解東方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草畫在1820年左右出現,后由于攝影技術的出現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從現存文物看,通草畫題材廣泛,包含戲劇表演(本圖)、花鳥魚蟲(下圖)、港口風情、市井百工、習俗節慶等。通草畫采用了西方繪畫原理,內容反映的是中國本土風情,為中西合璧的一種繪畫形式。該畫使用的通草紙,是從一種學名為通脫木、俗稱通草的灌木莖髓切割而成,非常適合水彩畫運色著墨的需要,能夠呈現出斑斕繽紛的效果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云南宣威火腿曾通過北盤江—珠江水系進入兩廣和海外市場
地處北盤江上游的云南宣威火腿制作歷史悠久。清宣統元年(1909年),宣威人浦在廷聯合他人創辦宣威第一家股份公司——宣和火腿罐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宣和公司)。圖為宣和公司股東合影(前排右一為總經理浦在廷供圖/趙璠)。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過去云貴高原上種植的通脫木,通過南、北盤江水系運到廣州?,F今的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還有人掌握了通草片的制作技藝。攝影/許陽
珠江出云貴 南北盤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匯珠江
攝影 / 許陽
云貴高原山地 物種的庇護所與擴散中轉站
攝影 / 李婧
經幢,現在它已經被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館中
劉敦楨日記中未見記載,見于劉敦楨發表之論文《云南之塔幢》:“僅依幢之形制推測,疑建于大理國末期,即約值南宋時期也……雕刻題材以大日如來佛(即盧舍那佛)為主,雜置金剛護法及金翅鳥,密宗色彩異常濃厚,以較中原五代北宋諸幢琢釋迦游四門事跡者,大相徑庭矣?!薄对颇现薄?/p>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營造學社的楚雄之行為雨所苦,幸虧楚雄文廟尚有可觀。作者和攝影師前往探訪時也恰逢微雨,仿佛與劉敦楨先生一行有了跨越時空的唱和。楚雄文廟是一座明代建筑,現在位于一所學校內。1985年當地政府曾對其進行維修,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觀頗為壯觀輝煌,已不復當年營造學社所見的舊觀。圖為文廟大成殿外的柱礎石吸引了作者的注意,打開電腦,將它與營造學社當年拍攝的照片做了對比??梢钥吹?,它的變化不大,雙龍戲珠的圖案十分生動。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圖為作者來到南華縣老糧食局已經廢棄的宿舍樓前探訪,這里就是文昌宮舊址。
打撈一段 不為人知的歷史 追隨85年前營造學社的腳步, 探訪云南古建筑
百鳥衣的制作是一項
圖為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雅灰鄉和雷山縣達地水族鄉一帶的百鳥衣的拆解圖。百鳥衣不但是苗族祭祖活動“鼓藏節”的主祭服,而且是作為宗教儀式中的特殊形式而傳承下來的古老苗族服裝。由于衣服上繡著千姿百態的鳥形紋飾,加之裙腳綴滿白色絨球的彩條,一旦穿上猶如翩翩起舞的鳥兒,因此被稱為“百鳥衣”。百鳥衣的制作極其繁瑣,從第一道工序織布開始到最后完成,少則2年,多則10年,它的紋樣是祖輩傳承下來的,其內容主要有鳥、龍、魚、蝴蝶、蜈蚣、楓葉等。供圖/糜良鈺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世人皆知西北剪紙,而不知苗族也有精美的剪紙藝術
西北剪紙很著名,相比之下,苗族剪紙就寂寞多了。苗族剪紙一直作為刺繡的底膜,被雪藏在苗繡里,而蔣紅麟因為喜歡苗繡,開始接觸并進入了苗族剪紙的藝術世界。圖為蔣紅麟的苗族傳統剪紙與苗銀制作相結合的蝴蝶媽媽銀飾。在苗族的傳說中,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始祖和守護神。在苗族剪紙和繡品中,蝴蝶也成為傳統圖騰,象征生命與美好。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潘玉珍回到家鄉,與二女兒一起開起了苗裝制作工坊
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潘玉珍是一位走出大山,去面對世界的,勇敢、成功的女商人形象;返鄉后,她則以一位母親的形象登場,將事業的接力棒交給了二女兒張艷梅。母女倆在家鄉開了一個苗裝制作工坊,并培訓當地的留守婦女成為繡娘。圖為潘玉珍在工作坊里織布,下圖為在直播達人小卓的幫助下,潘玉珍和張艷梅在直播售賣苗繡作品。從張艷梅的手上,可以看到辛勤工作的痕跡,她的雙手滿是藍靛的染色,這是蠟染工作留下的。攝影/秦斌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她不但帶著自己的苗繡
走遍全國,還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潘玉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刺繡傳承人,她不但走遍全國,也將苗繡帶出了國門。2000年12月,潘玉珍受到邀請赴新加坡參加第八屆春城洋溢華夏情藝術展,這是她第一次帶著苗繡走出國門,那年她54歲。20多年來,她的足跡已經遍布十余個國家,還穿著自己制作的苗裝走上了國際T臺。她向國際友人講述苗繡一針一線背后的故事,她的故事也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的設計師走進苗寨,了解苗繡文化。圖為潘玉珍在走秀中。攝影/高潮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攝影 / 高潮
圖為在直播達人小卓的幫助下,潘玉珍和張艷梅在直播售賣苗繡作品。攝影/秦斌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他用電腦繪畫復原和拆解
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飾元素
苗族小伙糜良鈺學的是平面設計,又極愛本民族服飾,于是開始創作“CG版百苗圖”(CG是英文“Computer Graphics”的縮寫,指計算機圖形學)——用電腦繪畫復原和拆解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飾元素。圖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革一支系苗族服飾及銀飾的拆解圖。打籽繡是革一支系服飾特有的剌繡手法,其繡品實心密實,無數個小籽節如無數朵小花鋪就成的各色圖案,極富觀賞性;色彩方面注重綠色和紅色搭配,給人一種和諧艷麗的感觀;銀飾佩物豐富,造型精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剌繡多以花、草、雞鳥為圖案,展現了山地文化原始宗教文化的內涵。
現代“百苗圖” 呈現一個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昆明—曼德勒—仰光航線
起點:昆明
終點:緬甸仰光
開通時間:1956年
1955年,周恩來總理乘飛機中轉降臨昆明巫家壩機場,粉碎了臺灣國民黨特務的暗殺活動,隨后由巫家壩飛往緬甸仰光,再轉機到印度尼西亞參加了萬隆會議。1956年,昆明—曼德勒—仰光航線正式通航(供圖/中國民航博物館),成為了我國打破國際封鎖實施對外交流的一條重要“外交航線”。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駝峰航線
起點:昆明
終點:印度阿薩姆邦
開通時間:1942年
抗日戰爭期間,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印公路,先后成為了打破日本對我國陸路封鎖、維系外國援華物資運輸的交通動脈,成為了中華民族山河傾覆危難之時通往外界的最后的“緊急出口”。在莽莽的高山間、奔騰的江河畔,老百姓用血肉之軀修筑出了全長上千公里的陸上交通線。怒江邊的鷹嘴巖本來沒有路,就在懸崖峭壁上硬開出一個豁口,因為形似一只張著嘴的老虎,被稱為“老虎嘴”。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昆明巫家壩機場建成于1922年,到2011年吞吐量超2000萬人次,遠超出其設計容量,且機場距昆明市中心直線距離僅6.6公里,周圍已被城市包圍,不再具備擴建的條件(攝影/沈銓)。于是在2012年,昆明機場由巫家壩整體搬遷至長水運營,巫家壩機場的百年傳奇最終落幕。
從備用的“緊急出口”到西南的“門戶樞紐”云貴高原的對外交流通道
攝影 / 沈銓
圖為昆明市的王家營國際物流港內,一箱箱集裝箱正在裝車與卸車的場景,這些貨物大多是從東南亞運來,或即將運往東南亞的。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圖為中國貨車長龍在磨憨口岸通關的畫面(攝影/王俊星)。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攝影 / 王俊星
中老鐵路:由我國延伸到鄰國的第一條動車線路
中老鐵路是由我國延伸到鄰國的第一條動車線路,全長1035公里,它起于昆明,止于湄公河畔的老撾首都萬象。這條鐵路也是泛亞鐵路的中線,在未來的長期規劃中,它還將延伸到泰國、馬來西亞,一直到新加坡。圖為奔馳在老撾境內的中老鐵路貨運列車,貨車中白色的車廂為熱帶水果專廂,泰國、老撾等國的水果收獲后,能通過中老鐵路直達昆明。
昆明 云貴高原上面向東南亞、 南亞開放的中心城
圖為1972年羅遠華在越南拍攝的一張照片??梢?,每個華僑的個人命運也都隨著國家關系的變化而發生著變化。
滇僑 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僑群體
喀斯特高原上最獨樹一幟的峰林當屬張家界
在貴州高原徜徉久了,一提及峰林就立馬想起荔波秀美的峰林峰叢、興義無邊無際的萬峰林,到了武陵山才想起,自己竟把峰林界的優等生張家界給忘到了腦后,實在是因為它在貴州這片喀斯特高原上顯得過于小眾。張家界的峰林由砂巖構成地質基礎,因此外表就和喀斯特峰林極為不同,它更顯嶙峋,更有仙風道骨的色彩,而不像喀斯特峰林那樣的圓潤。攝影/鄧昌勇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鄧昌勇
由于大巴山地對冷氣團的阻擋使其南側貴州高原的氣候條件優于北部地區
大巴山位于秦嶺山地以南,貴州高原的北部,屬秦巴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林區。大巴山脈由米倉山、大巴山、武當山、荊山組成,主峰為神農頂(神農架林區),海拔3106.2米。山地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是劃分嘉陵江與漢江之間的分水嶺,也是四川盆地與漢中盆地之間的地理界線。大巴山山勢整體較秦嶺低,海拔自西向東由兩三千米逐漸降至1000米左右。山體主要由石灰巖組成,喀斯特地貌發育,由于受河流的長期侵蝕切割,多陡峭峽谷。高大的山體對于阻擋北方冷氣團具體明顯的氣候屏障作用,使其南側貴州高原的氣候條件遠優于北部地區。大巴山地的植被以常綠落葉闊葉林為主,巴山松和巴山冷杉為其特有樹種,亦分布有紅杉、冷杉等茂密原始林。圖為重慶市城口縣與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交界處的大巴山地。攝影/王榮
云貴以東 紅層和喀斯特, 亞熱帶季風“吹”出的 兩大地貌瑰寶
攝影 / 王榮
桂林位于貴州高原和南嶺山地這兩大自然區的交界處,地貌類型以喀斯特峰林平原為主。在貴州高原南緣密集的喀斯特景觀中,桂林無論在知名度和美觀度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這要歸功于桂林地下那巨厚的碳酸鹽巖層。研究表明,在距今大約3億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多次構造運動上升為陸地,海底的沉積物露出地表形成了厚達2500—3000米的碳酸鹽巖地層,構成了如今這一區域喀斯特地貌的物質基礎。因此可以說,桂林是一座建立在喀斯特上的城市,當地人已經和喀斯特的各種景觀融為一體。圖為位于桂林城區的伏波山公園,一個開鑿有佛龕的石灰巖巖洞,成為人們游泳時臨時休憩的場所。在巖洞臨江處,有一石柱下垂,與地面形成一道狹窄的縫隙,據說這是伏波將軍馬援在此試劍留下的痕跡。攝影/袁蓉蓀
黔南邊緣地帶 我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發育的樣本區
攝影 / 袁蓉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