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葛爾,街頭魅影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12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鎖強
喀什(喀什噶爾簡稱,意為玉石般的地方)是我國最西端的一座城市,東臨塔里木盆地,西依帕米爾高原。它是南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農牧產品最大集散地,同時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東西方交通的咽喉樞紐和東西方經濟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匯點。
喀什葛爾老城則位于喀什市中心,它是維吾爾文化最經典的代表,也是喀什乃至新疆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區域范圍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滿路、亞瓦格路,西至云木拉克夏路,東至吐曼河觀光帶,面積大約為4.25平方公里。
老城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風情獨特,素有“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的美譽。
對于喀什的向往,起源于一部2007年上映的電影《追風箏的人》,電影中,男孩兒放風箏的畫面,我一直特別喜歡;后來在網上偶然發現那個場景就是喀什葛爾老城中的取景地。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出過遠門拍照,但對于南疆地區,尤其喀什是我心中特別想去的一個地方,也想感受一下電影中帶給我的那種愜意。
老城里面的街巷縱橫交錯并且布局靈活多變,居民建筑大多是土木、磚木結構;老城西區至今保留著不少上百年歷史的傳統民居,也是我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
老城街道中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成為我向往的目的地。行走在巷道中的土石路面有一種身處異域神秘的感覺;它們有寬有窄,寬的地方可以車水馬龍,窄的地方卻并肩難行;而且街道相連路線多變,對于那些不熟悉的游人來說,確實會走錯很多路,對我來說,雖然要多走很多路,但是巷道兩旁的小景卻很美麗。
這邊的維族民居基本都是屹立于巷道兩側,大多數都是以三層土木結構為主,廳室是由木制扶梯樓梯相連接,每家的陽臺也基本位于屋頂平面,最下層則為地下室;而且幾乎每一扇們前面都有花草盆景,當花盛開,草木綠的時候,顯得尤為溫馨。有的巷道連接處,也有一些跨街修建的小閣樓,使得原本神秘多奇的巷道更顯幾分古樸與深幽。
老城街巷的名稱都是沿用維吾爾語舊名,而且各有其意。比如恰薩街道辦事處的亞格巴扎,意為食油市場;闊孜其亞貝希,為土陶工;而再格來巷,原意就是金銀匠聚居處。如果按照街巷名依次去探訪,就會發現喀什古城已毀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場布局。
巷子里還有各種手工作坊、店鋪、飯館點綴其中,而且走在巷道里,總會聽到納格拉鼓的響聲、聞到烤肉串的香味、吃到香甜可口的干鮮瓜果;很是熱鬧。陽光明媚之時,老人在屋前照顧小孩子,聊著家常;年輕婦女在門口一邊繡著花帽,一邊暢談歡笑;放學的時候或者傍晚,孩子們在小巷奔跑嬉笑,生活氣息非常濃烈。
老城里最著名的百年老茶館,它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庫木代爾瓦扎路口;茶館裝飾精美,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友好的茶客們有的盤腿圍坐于土炕上隨意地聊著天,有的撥弄一下茶館的“彈布爾”有的坐在角落細細聆聽。老茶館是具有典型維族風情的兩層建筑,濃縮了喀什好幾代人的美好記憶,它就像喀什的一張熠熠生輝的地域名片,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老茶館的二樓走廊也是《追風箏的人》里面哈桑父親觀看風箏比賽的取景地,當我坐在二樓走廊上,回想電影畫面,聽著錯落的琴聲,靜靜看著街道上的人來人往,或許這就是向往的生活吧……
從喀什老城西區穿過地下通道來到東區,能夠強烈感受到舊與新的變化,而老城東區對面就是正在變化的高臺民居;高臺民居維吾爾語名叫“闊孜其亞貝希巷”,意為“高崖上的土陶”,高臺小巷有歷史悠久的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土崖上獨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是兩個非常具有文物和觀賞價值的景點。相信改造之后,會看見更加壯觀美麗的高臺。
喀什大巴扎全稱是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位于喀什市東北角的吐曼河東岸艾孜熱特路旁,它與高臺民居一橋之隔,與老城東區也只是隔河相望,它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據說在過去由西安出發的商旅,無論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都會在此地匯合;這里的巴扎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有”亞洲最大集市”之稱。
走在這樣車水馬龍,行商坐賈,雜貨分呈,琳瑯滿目的集市,還有市場上人們的服飾絢麗多姿,講著各種語言,那種場景非常壯觀和熱鬧,也是體現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最集中、最濃郁的地方。
這次在喀什由于時間問題,沒能去到荒地鄉的牛羊大巴扎和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期待,相信在今后,我還會踏上南疆這片美麗的地區,再次尋找那些喜歡的畫面。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旅游攝影因圖君
Dannieyuuuu
亦持
嗯哼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