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獨龍江
發布時間:2018年01月30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戴利民
那里山高谷深,重巒疊嶂;那里絕崖巍峨,雪峰競雄;那里純凈美麗,不染鉛華……
那里有綿延萬年,圣潔而清澈的山泉;
那里有古木參天,青苔綠絮纏綿糾葛;
那里有氣候變化萬千,卻在你細細體味之時,矗立著不語千古靜謐。
那里,可以滌凈心靈,可以忘卻時光,任浮躁世俗悄然消散……
這,就是獨龍江。
因為寧靜,所以神秘。
獨龍江鄉地處我國著名的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位于云南省西北邊陲。東鄰丙中洛鎮、茨開鎮,北鄰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竹瓦根鎮,西南鄰緬甸聯邦共和國克欽邦。全鄉國境線長97.3公里,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獨龍族唯一聚集的地方,是中國獨龍族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區,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之一。千百年來,獨龍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息在獨龍江流域,形成了自已獨特的文化。
獨龍族以史稱“太古之民”而聞名于世,直至解放前夕,才結束樹棲、穴居和野外生活,其社會形態和民族風俗保存了較多的原始遺留。長期以來,因地理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這里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遲緩,是云南省乃至是全國最貧窮的地方之一。近年來,國家對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綜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獨龍江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2014年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貫通后,結束了獨龍族同胞祖祖輩輩大雪封山半年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欣然為隧道命名并予題詞,并批示:希望獨龍江同胞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戰各種困難,順應自然規律,科學組織和安排生產生活,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獨龍族,自稱“獨龍”,他稱“俅帕”、“曲洛”等。主要居住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江地區最早的主人。據《元一統志》麗江路風俗條記載:“麗江路,蠻有八種,曰么些、曰白、曰力洛、曰冬悶、曰峨昌、曰撬、曰土番、曰盧,參錯而居?!逼渲?,“撬”為“俅”的同聲異寫,即指現在的獨龍族。195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根據本民族的意愿,廢除了“俅帕”、“俅子”、“曲洛”等他稱,正式確定為“獨龍族”,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
獨龍族至今還保留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傳統美德,他們的門從不上鎖,僅用一根木棍橫放在門口,就表示主人不在家。到了糧食收獲季節,他們就在地邊蓋一棟小樓儲存糧食,在當地被稱為包谷樓。紋面是獨龍族婦女的古老習俗,現在十分罕見。關于紋面的來源說法不一,也無從考究。獨龍族在原始社會時期,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以圖刻身體來美化己,是原始人類的遺風。目前獨龍江僅有10多位紋面女在世,且年齡都已偏大,我們這次有幸拍到了五位紋面老人,其影像和生活彌足珍貴。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