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背夫—巴鹽古道上的精神化石
發布時間:2017年09月29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秦存良
西沱古鎮位于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原名西界沱,是巴鹽古道的起點,古為“巴州之西界”,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與長江明珠——石寶寨隔江對望。早在清朝乾隆時期,這里就“水陸貿易、煙火繁盛、儼然一郡邑?!惫爬系臍v史,為這里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險的巴鹽古道上,背夫是西南地區經貿往來中重要的角色。
來自萬州、云陽等地的鹽經水路運抵西沱靠岸,從西沱下鹽店開始,背負著上百斤的鹽包,腳踩一雙草鞋,手執一桿打杵,穿著一身破舊的麻布衫,背夫們便踏上了綿延數百公里的長途跋涉,無論刮風下雨,電閃雷鳴,背夫們都行走在危機四伏的古道上,將鹽運往恩施、利川、咸豐等地。
在千百年巴鹽古道的滄桑變幻中,巴鹽背夫一直用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影響著一代代巴渝子孫?,F如今,便捷的交通設施已經取代了背夫們身體力行的運輸方式,我們很難體會到當年背夫們所經歷的艱難險阻,但通過西沱背鹽表演隊的情景再現,讓我們有幸再一次窺視這段難以忘懷的歷史。
巴鹽背夫排成一列行走在西沱云梯街上
“天上明晃晃啊”
“嘿咻”
“地上水蕩蕩啊”
“嘿咻”
“梯子陡又陡啊”
“嘿咻”
“越陡越好走啊”
“嘿咻”
喊著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唱著隨心而變的啰兒調,一路艱辛一路歌,巴鹽背夫們不僅用這種方式緩解著一路上所面對的環境壓力,同時也寄托著對家鄉,對親人,以及對生活最美好的希望。
長長的煙桿,明亮的油燈,幾口干糧和一壺清水,這些成為了背夫們的標配。路途行至艱難處,停下歇息片刻,看著眼前山高水遠和無盡的路途,吸幾口土煙葉,云霧繚繞間不禁讓人悵然以往。
跟隨著背夫們沉穩踏實的腳步,行走在古道云梯街的吊腳樓之間,我們一步步品味著溫醇厚重的歷史。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等風也等你
東流去